浅议研究性学习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22 06:43:01

浅议研究性学习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引导、带领学生发现问题、调查研究、探寻新知。怎样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落实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创设情境,体验情感,激发学生探究思维;联系实际,设置问题,搭建探究平台;开展活动,拓宽眼界,鼓励学生实践。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习方式;探究学习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要求,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引导、带领学生发现问题、调查研究、探寻新知。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背,整堂课都是学生被动式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快乐学习、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怎样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落实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操作的:

一、创设情境,体验情感,激发学生探究思维

要想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教师必须首先创设一个适合学生提出疑问并进行思考的情境。原先我们学习历史上的某个朝代,一般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作为知识的主要呈现形式,比如,学习《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单元中的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中关于秦朝统一时,以前,我们采取的教学方式一般是教师先分析秦朝能够统一的背景,秦灭其他国家的先后顺序,秦统一六国的先后顺序,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师针对这些重点问题一一进行讲解,然后由学生进行记忆背诵,很少有学生经过探究与交流得到的知识。学生的任务只是被动接受,课堂气氛沉闷僵化,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上秦朝统一这部分内容时,我就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怎样逐步实现统一?怎样巩固自己的统一政权?”先让学生制订出自己的统一计划,既巩固措施,再分组交流,完善一套最佳方案;接下来让学生研读教材,再分组进行讨论,明确秦始皇当时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结果怎样。对比自己的设计方案,可以借鉴历史上的哪些经验,吸取哪些教训?整堂课围绕“创设情境、产生质疑、探究解疑、收获知识”来进行,既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又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非常有利。

二、联系实际,设置问题,搭建探究平台

对于学生来讲,课本的知识大多是抽象且遥远的。如何将抽象的课本知识变为具体知识,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步骤。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适合学生探究的空间,给学生搭建探究平台,帮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在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顺利地掌握知识。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家在哪里》中“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一部分内容时,我给学生补充了这样几个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自行解决:(1)老师准备在假期里去旅游,应该选择哪种地图?(2)小李想寻找澳大利亚的位置,哪种地图最适用?(3)小张想自驾游去上海,设计路线时要用到哪种地图?学生兴致勃勃地进行学习,经过研究教材,并和同学讨论,他们很快明白了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交通旅游图以及旅游景点图等不同种类地图的分别用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像过去那样时时不停地进行讲解,而是把精力主要用在了引导学生自行探究,讨论交流,最后整理出思路。本来是课本上抽象的地图知识,经过教师的设计点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学生感觉地图不再是那么难以理解,他们产生了深入探究的兴趣,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既解决了教师在上课之初提出的问题,又完成了自己的知识积累。

三、开展活动,拓宽眼界,鼓励学生实践

“历史与社会”这一门学科,不仅仅是学习历史,还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因此,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学生眼界,又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各方面综合能力的锻炼。在进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时,从设计实践方案到分组探究,进行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到活动结束撰写总结,需要调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知识应用的最大化。比如,在学习“来自家乡的报告”一部分内容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项实践活动:调查家乡的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变化,并在活动之初给了学生以下的点拨提示:(1)我们可以调查家乡农业的哪些方面?(2)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获取所需的文字资料?(3)怎样了解家乡农业生产的实际状况?(4)想想我们还可以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来补充自己的研究?(教师提示:我们应当了解家乡农业发展的历史、本地的农业经济状况、农业对整个家乡经济的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等;文字资料可以从本地报刊、相关农业部门以及网络、图书馆等处查找;实际采访调查,询问当地农民等。)

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具有新的教学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方式,使研究性学习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嵇永宁,苗长广.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2]陈佳荣.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J].安徽教育,2007(1).

(作者单位 浙江省诸暨市浣江教育集团浣江初中)

上一篇: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 下一篇:艺术对技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