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产素肌注结合局部热敷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10-22 05:58:47

催产素肌注结合局部热敷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乳汁淤积患者采用催产素肌注结合局部热敷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足月分娩发生乳汁淤积的产妇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热敷加手法按摩抽吸乳汁,观察组采用催产素肌注后热敷抽吸乳汁。比较两组疗效及乳腺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1.0%(61/100)、94.0%(94/100),对照组分别为29.0%(29/100)、70.0%(70/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乳腺炎发生率为3.0%(3/100),对照组为21.0%(21/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相比传统方法,催产素肌注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疗效显著,能更快的促进乳汁分泌,减少乳腺炎发生率,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催产素;乳汁淤积;产后

[中图分类号] R655.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a)-0167-02

母乳喂养是安全、方便、卫生的喂养方式,对新生儿的存活、生长、发育都极为重要,在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公认[1]。但由于产妇产后疲惫与疼痛,加之新生儿吸吮力弱,乳腺管难以通畅,致使乳汁淤积在乳腺管内,不仅会造成母乳喂养失败,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引起胀痛甚至急性乳腺炎,损害妇女的身体健康[2-3]。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对100例产后乳汁淤积患者采用催产素肌注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足月分娩发生乳汁淤积的产妇200例,均为单胎,产后2~6 d,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内分泌疾病及发育缺陷,无母乳喂养禁忌证,自愿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新生儿亦无异常情况。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分娩方式、孕产情况、乳胀情况及疼痛程度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采用湿毛巾(40~45℃)局部热敷30 min,然后手法按摩,具体操作参见文献[4],30 min后用吸奶器吸奶,每天2次。观察组采取催产素10个单位肌注后,采用湿毛巾(40~45℃)局部热敷30 min,用吸奶器吸奶。24 h后评定疗效,并记录两组产妇乳腺炎发生情况。

1.3 疗效评价[5]

治愈:胀痛及乳腺结节消失,乳汁排出通畅;有效:胀痛及乳腺结节减轻,乳汁能分泌,用吸奶器能吸出;无效:胀痛及乳腺结节无变化或加重,无乳汁分泌。以治愈率和有效率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1.0%(61/100)、94.0%(94/100),对照组分别为29.0%(29/100)、70.0%(70/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两组乳腺炎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乳腺炎发生率为3.0%(3/100),对照组为21.0%(21/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 < 0.05)。

3 讨论

产后乳汁淤积是产后妇女的常见症状,是指妇女在哺乳期间乳腺管阻塞,乳汁淤滞于乳络等部位引起局部肿胀、硬结、疼痛。而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含有其生长发育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尤其是初乳中含有大量IgA、IgM、补体溶菌酶,能够迅速提高免疫力[6],一旦产妇缺乳,势必会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目前临床多采用局部热敷、手法按摩挤奶的方法,通过促进的血液循环将郁积的乳汁排出。但此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起效慢,且易引起损伤、疼痛,造成急性乳腺炎,产妇不易接受,甚至放弃母乳喂养。近年来,随着产后乳汁淤积产妇的比例升高,上述问题日益严重,一直困扰医务工作者。

催产素具有兴奋子宫,促进平滑肌收缩的作用[7],是目前产科引产、助产及防治产后出血常用药物,以保障分娩的顺利进行。近年国外有文献报道[8],催产素能够促进产妇乳汁分泌,认为催产素是促进乳汁排出的主要激素,作用机制为[9]:产妇产后乳腺不断分泌乳汁,储存于腺泡中,当新生儿吸吮时,引起射乳反射,兴奋催产素神经元,释放催产素进入血液,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收缩,腺泡内压力增高,从而促使乳汁经输乳管从排出。国内李晓峰[10]也报道用催产素滴鼻可促进泌乳,增加泌乳量又不改变主要成分。

笔者采取催产素肌注后热敷抽吸乳汁的方法,结果显示,24 h后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路志朝,刘淑华,赵振杰.浅谈早期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方法[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5):729.

[2] 赵煜,吴春红.产后乳汁淤积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护理,2001,7(8):15.

[3] 梁晓红.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护理[J].医疗装备,2010,23(4):51.

[4] 余海洪,冯兰,李添荣,等.手法按摩与短波疗法联合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3):83-85.

[5] 诸丰英,王甜.50%硫酸镁湿热敷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观察[J].江西医药,2008,43(1):43-45.

[6] 刘爱芬.实施母乳喂养成功的护理措施[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 24(4):80-81.

[7] 王嘉薇.临床中催产素引产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3):154-155.

[8] 邹叶青,柳丰萍,高健群,等.催产素的研究进展[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7,35(6):61-64.

[9] Meddle SL. Dynamic changes in oxytocin receptor expression and activation at parturition in the rat brain [J]. Endocrinology,2007,148(10):5095-5104.

[10] 李晓峰.催产素滴鼻后泌乳量及乳汁成分的观察和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7):163-164.

(收稿日期:2012-08-01 本文编辑:郝明明)

上一篇:关于构建“小贷联合公司”的构想 下一篇:大骨瓣减压手术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