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画的技巧看国画艺术的特色

时间:2022-10-22 05:53:27

从国画的技巧看国画艺术的特色

摘 要:国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其中的绘画技术和技巧更是一种珍贵的艺术财富。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国画的技巧以及国画艺术的特色进行分析,诸多不足,还望批评指正。

关键词:国画技巧;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028-01

要想学习好国画,必须要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其绘画技巧的应用。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构图的技巧、笔墨的技巧、写生与临摹等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谈到国画的技巧,应该追溯到公元五世纪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笔者在认真的分析了该六法后,认为其充分的阐释了国画的技巧,但是遗憾的是在当时作者并没有对其进行详尽的论述,只能通过现代人的解读来进行分析。

所谓“六法”,也就是在国画绘画的过程中要注意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六种方法的使用和揣摩。从上文中的列举我们可以看到,这六种方法不仅涵盖了国画的构图,也就是各种景物的位置的布设,还包括了对笔墨也就是骨法用笔的强调,另外也充分的分析了、设色(随类赋采)、写生(应物象形)与临摹(傅移模写)等在国画绘画中的重要性。下文中笔者将对该六种方法的基本原则进行重组,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构图的技巧

国画构图是其同西方绘画的最大的区别之一,在国画的构图中,画家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心所欲的进行各种人物和景物的布置,而西方绘画从写实的角度出发,则更加注重对真实的布局的还原和再现。

首先,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国画史上的一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也是我国古典国画的杰作之一,这样一幅画作其自身存在的艺术价值自不必说,下面笔者将对其构图进行详细的分析:从整体的构图上看,可以将该画作分为五个部分,也就是五段,其中第一段主要描绘的内容是主人公韩熙载正在静听李嘉明的妹妹演奏琵琶的画面,而第二段主要描绘的内容是韩熙戴亲自为歌伎王屋山击鼓的画面,第三段主要描绘的内容是韩熙载休息洗手的画面,而第四段则是韩熙载换装与歌伎谈话的片段,最后也就是第五段主要描绘的是韩熙载在看歌伎与宾客们周旋。

由此可见,本画中的这五段不同的绘画内容都是在同一个地点进行的,其主要的区别在于发生的时间不同,人物反复出现,但是并未使观者感觉到有所不妥,甚至非常自然和流畅。

二、笔墨的技巧

在绘画的过程中,国画的笔墨具体使用形式可以分为用笔、用墨、用色等几个方面,其中任何一项的欠缺,都无法形成一个完美的笔墨技巧,而在这个过程中,用笔尤其重要,因为用笔是骨干,也就是对线条的运用,因此观察一幅画的笔墨使用技巧的好坏,要根据其线条的使用来判断。

在实际的景物中,并不存在线条,而绘画中的线条的作用在于迅速的捕捉和描绘出景物的轮廓,而在国画中,通常也讲究“以线存形”,即用线条勾勒出最基本的图画或者景象。而在国画中,关于线条的描法的划分也是极为精细的,曾有学者将人物画中的线条的处理方法归纳为十八种,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变化方式一定更多。色和墨的运用,在国画中同样有自己庭特点,它是线的辅助,为线所节制。

三、写生与临摹

五代黄荃“珍禽图”(故宫藏)是一幅写生画稿,画中禽岛草虫其精细、逼真、生动的程度,真不能不使你钦服。故宫所藏许多宋人的花鸟小品,如“海棠蛱蝶图”“碧桃花图”“折枝果图”“出水笑蓉图”“榴枝黄鸟图”……等等,都是精妙的写生佳作。人物画写生的杰出范例,我们可以举出五代周文矩“重屏会綦图”中的李后主和前面曾提到过的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的韩熙载的形象。山水写生,画史上例子更多,“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这都是从写生中体会出来的。五代荆浩为了画松,在太行山中写生了数万颗松,“方如其真”。这是何等的精神!清石涛说过“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瑟,这话最足以说明中国山水画家的注重写生。现代国画家如吴镜汀、胡佩衡、关山月、黎雄才等人的山水写生作品,我们已看到不少,就不去细说了。不过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国画的写生,不同于西画。它在形似之外,更重神韵。“形神兼备”是国画写生的要求。而它所用的手法,也是不同于西画的,它不去仔细推求物象的外加固素,如光与影的变化等等,而是着重物的本体,和它内在的精神的表现,如果机械地用西画的写生方法来耍求国画,便一无是处。我们不能不看到这个差别。

至于临摹,自来就是学画的一种方法,它和写生是相辅而行的,古代画家师资传授是通过临摹的,学习先辈艺术家的技巧,临摹必不可缺。明清模古仿古的风气过盛,使画家脱离生活,陷入笔墨游戏,因此使许多人反对临摹,这就像倒洗澡水把孩子也倒出去一样,是值得考虑的。为了掌握古典绘画的技巧,接受先辈艺术家所已取得的成就,必须认真临摹。

综上所述,上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国画的技巧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促进和推动我国的国画的研究作出贡献。

上一篇:夜的魅力 第10期 下一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