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观点 新思路 新行动

时间:2022-10-22 05:13:36

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观点 新思路 新行动

5月29~31日,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现场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省在闭幕会上邀请全国文化代表11月下旬参加“2006中国西部(成都)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此之前,作为检验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第二届中国(深圳)文博会刚刚落下帷幕。据悉,今年山东,湖北也将举办文博会。文化产业在省区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发展文化产业的 的新观点要求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从今年全面启动,文化产业成为各省区争相发展的“新宠”。最近,一些省区领导纷纷就发展文化产业提出新观点、新要求。5月19日,广东省省委书记张德江在深圳视察文博会时指出,文化是凝聚力,文化是生产力,文化是创造力,要不断深化对文化的再认识,进一步推进文化经济、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5月12~13日,河南省召开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省委书记徐光春在会上强调,要坚持三个创新,实现三大突破,努力开发河南文化资源,推动河南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式发展。4月30日,湖南省召开省委常委会第15次会议,省委书记张春贤在会上明确提出,要把湖南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全国最活跃、最具竞争力、最具国际化风格、最具湖湘文化底蕴的特色产业。四川省委、省政府此前也已明确提出,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实施经济文化强省战略。

文化体制改革的 新部署新思路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会议召开后,各省区也相继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3月,浙江省正式出台了《浙江省文化建设“四个一批”规划(2005-2010)》,提出“十一五”期间建设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发展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培育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区块,壮大一批重点文化企业,范围包括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文化旅游、体育五大领域。4月12日,辽宁省委召开常委会议,研究部署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全省国有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兼并重组等形式,做大做强一批国有文化企业和集团,使之成为文化市场上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4月29日,广东省召开全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在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五个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的突破。5月10~11日,福建省召开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从建设海峡西岸文化强省的高度来提高认识,要以创新精神扎实贯彻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

发展言语化产业的 新行动新成果

今年以来,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纷纷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新兴媒体等作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4月14日,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强调,文化创意产业是“十一五”期间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要通过深化改革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新引擎,推动首都产业升级。北京市政府投入5亿元,设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未来北京将形成18个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等在内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5月20日召开的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工作会议上,为第三批共14家创意产业集聚区授牌。至此,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数量已经达到了50家,计划今年总数达到56家,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上海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也已于4月30日正式揭牌:深圳市明确提出,文化产业是深圳的第四大支柱产业,已经制定了五年文化发展纲要和“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并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定》。

发展文化产业化 重在机制创新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已经成长为一个出口大国,可是,我们的文化产品出口却一直很薄弱。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文艺演出市场引进和派出每场收人比为10:1;出版市场,引进与输出比为6.84:1;版权贸易,引进与输出比为10.3:1。就图书版权而言,中国引进12516项,输出仅为81项。文化产业的相对滞后和对外文化贸易的严重逆差不仅与我国经济大国地位不相称,更与我国的文明古国地位不相称。文化贸易逆差使大量财富被别人赚去,也影响到本国的文化安全。这已成为目前有识之士普遍关心的问题。

经历了拼经济、拼管理阶段的深圳,以文化为核心的城市战略成为深圳的选择。深圳提出“文化立市”战略,说明深圳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城市和最早的经济特区,深圳借助文博会,成功打造“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基地”,其运作机制的创新是各地应当关注的焦点――政府强力推动,市场高效运作。政府出台激励政策,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宣传推介展会品牌;市场化运作,正视和保障文化企业发展的利益诉求,确保了展会旺盛的活力。这种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紧密结合,调动了各方面踊跃参会的积极性、主动性,保证了文博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文博会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已在一些地方开始复制。但要注意,政府一是要始终明确自己的定位,要与市场运作保持距离;二是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不能贪大求洋讲排场,更不能政府花钱买政绩。前一阶段,各地举办的名目繁多的“文化节”,“旅游节”还没有走出政府办节“闹红火”的圈子。在新一轮文化强市热潮中,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

上一篇:上市周年看交行 下一篇:谈职业技术教育的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