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2 05:00:20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的当下,信息技术很显然地处于一个主导地位,它不仅掀起了一股创新发展的风潮,而且也在多个方面推动了时代的发展,其中,学校教育就是颇受影响的一个领域。越来越多的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对于化学这类素来给人严肃认真的理工学科,信息技术的引入给学科教学带来了很多帮助。

一、从抽象到具体

从学科属性角度上看,理工类学科多以抽象概念为主,这也是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逻辑思维能力的原因之一,即使是对于实验这一类实操性教学内容来讲,也不乏有一些抽象的地方,而借助信息技术这一种集影像、声音等为一体的动态技术,则会有利于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二、从概况到细节

对实验教学来讲,整体上可以分为演示实验与操作实验。对于演示实验来讲,教师一般都是一气呵成地完成实验,学生尽管能够看到最后的实验结果,但可能对于过程中的实验细节却难以观察仔细,而借助信息技术则有利于将实验过程细节化。比如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介绍到的“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当蜡烛先熔化后燃烧并逐渐缩短时,火焰会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对学生来讲,一方面,贸然地凑近蜡烛去观察显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另一方面,蜡烛在风中摇曳时火焰也会时明时暗,这也不利于学生观察,最重要的是这三层火焰之间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界限,假如直接观察也绝非易事,基于此,如果教师能够用动态影像的方式来演示这一个实验,则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讲蜡烛的火焰扩大、放大,让学生通过幻灯机或者在电脑大屏幕上直接观察,这将更加直接明了。对教师来讲,可以将线上与线下这两者结合,比如这个实验,可以在线下当场演示一遍给学生看,然后在线上来观察最终的实验,对学生来讲,不仅对实验概况有了全面了解,而且对实验中某一个细节也了然于心。

三、从危险到安全

实验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与多因素的活动,与之相随必然有危险性,从安全性的角度上考虑,一部分实验学生只能单纯地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文字或者听教师介绍来理解,教师既不会现场演示,也不会允许学生自己操作,实际上,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然而如果通过信息技术,则可以巧妙地规避这一个问题,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为例,该章节中有一个实验是浓硫酸的稀释,众所周知,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是一种较为危险的实验材料,特别是浓硫酸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从而导致硫酸滴液向四周飞溅,对于人员密集的实验室来讲,这种实验通常不被建议操作。假如教师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来模拟演示这一实验,一方面,避免了实验可能存在的危险性,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另一方面,三维动态影像的逼真性也可以把实验中出现的包括硫酸溶解时的声音、硫酸滴液飞溅的瞬间等都展示无疑,这些都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四、从单次到多次

一般来讲,不论是演示实验或者操作实验,都是一次或者两次就完成,少有反复多次,一方面是教学时间有限,另一方面也与合理利用实验资源有关,表现于外就是学生只能亲眼目睹或者亲身操作次数有限且极少的实验,但信息技术则完全不受限制。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种虚拟的网络资源,它的优点除了上文提到可以更加具化、放大细节、规避风险外,还可以随时暂停,多次重播,这意味着一般情况下只能观看或操作一两次的实验可以被反复观看及反复模拟操作,这无论对教师来讲,还是对学生来讲,都极大地提高了记忆的频次,特别是教师在开展复习教学时,比如对氧气、氢气、二氧化碳这三者的制取搜集进行小结时,不论是时间还是资源都难以再操作一次,这种情况下,借助融合声音、影像为一体的信息技术则有利于唤起学生的记忆,同时再一次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当之无愧地成为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这也使得不少化学教师都在思索如何能够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而引入信息技术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它有助于将实验教学实现从抽象到具体、从概况到细节、从危险到安全、从单次到多次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有趣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轻松自如地吸收知识,从而实现快乐学习的目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

上一篇:浅谈医院项目建设的前期管理 下一篇:析电力工程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的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