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彝族“哑巴节”

时间:2022-10-22 03:37:49

天不亮,位于云南省祥云县海拔2400多米的哀牢山北侧一个叫七宣的彝族村寨,人们早早就聚集在村外的龙王庙里,为即将开始的“哑巴节”作准备。33岁的罗金权是“哑巴节”里大哑巴的扮演者,跳哑巴舞已有12年,他也是扮演大哑巴的第14代传承人。此刻,村里一位长者正在用红、黄、绿三种颜料在罗金权身上进行彩绘。罗金权腰套一条羊皮短裤,头戴插着雉鸡毛的牛皮头饰,着上身和双腿。那位长者先在他胸膛前绘一条黄龙,因为黄龙为龙王,龙头昂起,龙身缠绕双腿。接着在他后背绘两条青龙抢宝,因为青龙为龙子,龙身缠绕双臂,在两条青龙之间还绘着彩云。除了大哑巴要进行彩绘,其他参加“哑巴节”表演的中哑巴、小哑巴也都要由村里懂绘画的长者为他们进行有别于大哑巴的彩绘。

“哑巴节”是彝族一个独有的民族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举行,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相传古代的时候,当地彝族村寨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苦难,疾病蔓延,土地荒芜,民不聊生。这时,村里一位美丽善良的哑女为解救村民们的苦难,嫁给了远在天宫的龙王三太子为妻,并和龙王三太子一起帮助村民用中草药医治疾病、共度难关,终于使大家重新过上了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的好日子。可是这位美丽善良的哑女却再也不能回到村里,因为她不能离开天宫。龙王只允许她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这天,才能带着龙子、龙孙来到龙王庙看看家人和村民。后来,村民为了纪念哑女和龙王三太子为村民解救苦难的功德,决定在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这一天,大家都装扮成哑巴,都不许说话,都到龙王庙里,用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来表达对哑女的尊重和纪念。于是,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为“哑巴节”。

“哑巴节”具有浓郁的民族原始宗教色彩,自然崇拜的痕迹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体现了彝族人民对“万物有灵”原始宗教崇拜传统文化的承袭,涵盖了彝族农耕、狩猎、生殖、宗教、艺术等诸多的文化内容。

“哑巴节”的活动主要是围绕大哑巴进行,其活动的仪式、服饰、化妆、舞蹈、音乐、乐器以及竞技活动,样样都在传递着古老的民族文化气息,不仅具有庄重神秘的原始宗教色彩,而且体现了彝族人民对本民族古老文化的传承。

“哑巴节”的舞蹈贯穿着彝族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如跳哑巴、杵臼舞、神鼓舞、耕牛舞、插秧舞、披毡舞、羊皮舞、左脚舞以及跳老虎、跳豹子、追麂子、花鼓、四弦、跳笙、跳歌、耍刀等等。

“哑巴节”的音乐也极具特色,与彝族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有的粗犷奔放,有的委婉轻柔。如插秧调、绣花调、放羊调以及敬酒歌、跳神歌、赶牛歌等等。

2009年,“哑巴节”被云南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此组图片拍摄于2011年)

上一篇:黄贵权先生诗化摄影门外谈 下一篇:不要让你的照片错过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