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计算机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时间:2022-10-22 02:16:26

如何在计算机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摘 要: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性之一,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创新思维的发挥,不取决于先天生理因素的遗传,而是取决于后天的努力与钻研。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创新 团队合作 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就必须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解题的思维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创新。教师首先要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其次,教师要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再次,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例如,笔者讲解计算机安全时,做了有关知识产权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知识点的补充,让学生对计算机安全知识更为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个别同学由此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起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观念,把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才华充分展示出来。

二、创设情境,利用“问题解决”培养创新精神

从问题入手进行教学,把问题作为出发点,给学生设置问题的情境,提出带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参与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等研究学习过程,在实践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上环节,就要给他们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使课堂气氛融洽,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兴趣是桥梁,是产生学习愿望的主要原因和动力,是激发创新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兴趣,要符合可接受性、障碍性、探索性原则。在讲述新课或重点难点时,不妨创设一些丰富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

学生有了兴趣,接下去就是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抓住时机,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探索、尝试、创新的过程中来,以便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充分挖掘其内在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在这一阶段,要求教师要适当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例如:笔者在讲授美化字体时,要求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鼠标点一点、试一试,用眼看一看变化、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比一比,看谁把字修饰得最美。这样,学生就有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在适当的时机要求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和途径,培养创新能力。如学习了利用菜单改变字体后,鼓励学生利用工具栏和快捷键来改变字体,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便。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土壤,那么他们创新的种子就会茁壮成长了。

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课堂中培养团结合作的习惯,能增强学生的交流和整体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自我创新思维,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比一比,赛一赛”这个过程,这个过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互相协作,共创好作品、好作业。例如,在学习PPT幻灯片制作软件时,可以布置任务:完成一副完整的幻灯片,要求10张幻灯片以上,图文混排,有动画效果,有超级链接和动作按钮,主题鲜明。笔者将学生分为四小组,每小组由组长安排、布置任务,在操作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交流沟通。在这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本章节内容,还提高了每小组中学生团结合作的协调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给学生一个探索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新力就很有必要。如:在EXCEL电子表格编辑时,需要求出各国原油占比,提问并探索:第一个国家原油占比计算出来之后,如何结合绝对地址和句柄拖动来操作?学生热情很高,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时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要服务于学生,要点拨、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的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获取新知识,学会思考、有所创新。

上一篇:浅谈技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辅导技术 下一篇: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