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在晚期食管癌诊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2-10-22 12:38:20

CT检查在晚期食管癌诊断的应用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2例中晚期食管癌的患者,研究其CT征象和手术病理所见,分析病变对邻近脏器侵犯的特征及淋巴转移的显示情况。结果: CT分期与手术对照总符合率达89.02%。结论:CT检查对食管癌术前分期、评估手术切除可能性及术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食管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分期;预后

CT检查在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中意义不大,目前对食管癌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剂透视和食管内窥镜检查,但对于食管癌的术前分级这两项检查不能作出明确判断,而CT扫描可以观察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食管壁厚度及局部和远处肿大淋巴结情况,对食管癌的术前分期、治疗手段的选择和术后评估等方面十分重要。本研究详细分析了食管癌的CT征象及淋巴结转移检出的敏感性,为临床食管癌分期判断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2例,男57例.女25例,年龄39~81岁,平均64.5岁;临床主要症状为胸骨后疼痛和进行性吞咽困难;所有患者CT扫描前均进行食管钡餐或食管内窥镜检查。

1.2CT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均进行了术前CT分期、病理结果的术后对照,并术后随访。CT扫描用美国GEHispeed CT/i高速智能螺旋CT,低张充水法,动态双向增强扫描,3D软件包CT仿真内窥镜(CTVE)三维立体重建。选用螺旋容积扫描,层厚和层距均为10mm,病灶部位改用5mm连续扫描。平扫确定扫描范围后再行增强扫描.用高压注射器从肘静脉以3ml/s的注射速度注入对比剂优维显80-l00ml,在对比剂开始注射后45s扫描,嘱患者大口吞咽空气,以便食管扩张;上段加扫颈部,中下段加扫腹部膈肌下胃底周围、腹腔干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区域,常规摄纵隔放大像及肺窗像,CT测量食管壁厚度、管壁外的界面,病灶与附近血管。支气管、心包等组织的关系,周围肝、脾、胰、肺等脏器转移灶及局部和远处肿大的淋巴结,结果与内窥镜、X线钡剂造影和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并随访。

1.3分期标准

采用美国癌肿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公布的食管癌TNM分期标准,结合周燕发[1]等对食管癌的CT分期标准:I期:食管局部管壁增厚在3~5mm;Ⅱ期:食管壁增厚>5mm;Ⅲ期:食管壁增厚及邻近纵隔结构受侵犯;Ⅳ期:食管局部病变伴有远处脏器及淋巴结转移。

1.4邻近结构受侵判断

1.4.1胸主动脉受侵: 肿瘤与胸主动脉接触的弧度大于90°,肿瘤与胸主动脉的脂肪间隙消失;

1.4.2气管、支气管受侵: 腔内见软组织肿块影或气管、支气管壁受压变形、移位,气管及支气管后壁见凸向腔内的切迹;晚期穿破支气管,形成气管一食管瘘。心包受侵:食管与心包之间脂肪间隙消失,界面不清。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增大,短横>8~12mm。

2结果

2.1 82例中,食管上段癌9例,中段癌61例,下段癌12例;Ⅱ期食管癌28例,Ⅲ期食管癌38例,Ⅳ期食管癌16例;其中侵犯胸主动脉11例,侵犯气管、支气管8例,心包受侵4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5例;淋巴转移6例,肺转移3例,肝转移1例。

2.2术前CT分期与术后病理TNM分期对比结果总符合率达89.02%:Ⅱ期食管癌手术证实26例子,高估2例,符合率92.86%,Ⅲ期食管癌手术证实33例,高估5例子,符合率86.84%,Ⅳ期食管癌手术证实14例,高估2例,符合率87.5%;侵犯胸主动脉11例,证实10例,符合率90.9%,侵犯气管、支气管8例,证实8例,符合率100%,心包受侵4例,证实3例子,高估1例,符合率75%,纵隔淋巴结肿大15例,转移12例,高估3例,符合率80%,转移病例100%证实。

3讨论

3.1食管缺少浆膜层,淋巴引流也异常丰富,因此极易直接侵犯邻近组织和器官甚至转移至其他脏器;随着病变的逐步进展肿瘤最终穿破肌成侵入食管外,易被直接侵犯的脏器有肺动脉干、主动脉、气管、支气管、心包等。判断食管癌侵犯这些器官的标准是:食管外壁欠光滑、食管与各器官间界面不清、脂肪层消失、局部有软组织增厚及肿块[2]。

3.2本组资料显示患病者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以食管中下段多见,上段较少,这与食管癌临床发病特点[3]基本相符。

3.3CT扫描对食管癌分期评估的临床意义:与传统的食道钡造影和食管内窥镜检查相比,CT的主要优点是能够直接显示食管壁外界面情况,能直接测量食管壁厚度,对病变长度、病灶大小的评估与食道内窥镜检查及钡造影检查结果基本一致,但管外肿瘤外侵范围及程度只有CT扫描才能显示。CT扫描能清楚显示食管壁增厚情况、病变的范围及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观察肿大的淋巴结以及远处转移情况,有助于确定TNM分期和对肿瘤进行治疗前评估,对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本组34例中管壁增厚、管腔变窄、管壁与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消失但肿瘤未外侵周围重要结构,符合手术指征,行手术根治性切除病变;48例侵及心包、大血管、气管、支气管或有其他脏器转移,未行手术切除,避免了不必要的开胸探查而采用化疗。

3.4早期食管癌多为隐伏型、糜烂型、斑块型和型,其中以斑块型为最多见,多表现为黏膜的糜烂、缺损、斑块,轻度增生等;CT扫描无法观察黏膜病变及管壁蠕动情况,因此CT扫描对早期食管癌诊断意义不大,在中晚期食管癌中,CT扫描确定淋巴结转移也仍有一定限度[4],但CT扫描对中晚期食管癌CT术前分期较传统X线及内窥镜检查有明显的进步确是肯定的;确诊为食管癌后常规进行CT检查可明确食管癌分期、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评估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燕发.胸部X线、CT,MRI 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125-127

[2]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85.

[3]郭小毛.现代临床肿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335-344.

[4]龚承友,邵康为,范晓或,中晚期食管癌CT检查的临床价值,上海医学[J],2001,24,3,184-185.

上一篇:针刺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73例 下一篇:职业性慢性咽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