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提升江苏政府治理能力

时间:2022-10-22 11:45:07

【前言】进一步提升江苏政府治理能力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在一些治理行为中,向市场、社会和基层放权不彻底不到位,有的只放复杂的、管理责任大的,有的权力下放给了行政化的社会组织,办事仍然在政府内部“转圈子”的现象仍有存在。有的地方政府直接介入企业项目选址、生产经营等活动;政府部门职...

进一步提升江苏政府治理能力

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江苏政在治理能力方面还存在政府职能尚未转变到位、依法行政效能尚未充分发挥、公众参与治理尚需继续深化、危机事件处置能力有待加强、干部队伍素质尚需强化提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要大力营造多元协同治理的环境氛围;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充分激发各方参与治理的动力活力;牢牢把握政府危机治理的主动权;加快培育政府现代化治理人才队伍。

一、江苏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探索实践和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政府能力建设工作,把提升政府治理水平作榕嘤江苏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加以推进。进入新世纪,先后在全国率先提出平安江苏、法治江苏、诚信江苏和服务型政府等创建活动,围绕协同治理、依法治理、创新治理、高效治理和危机治理,不断向市场、社会和基层放权,多元治理格局初步形成;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取得重大进展;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创新治理成效明显;强化政务公开和权力透明运行,政府公信力执行力稳步提高;推进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快速反应的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健全。《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显示,2012年、2013年江苏政府透明度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三。我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显示,2011~2013年江苏均位居全国第一或第二位。

尽管近年江苏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待改进的薄弱环节:

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在一些治理行为中,向市场、社会和基层放权不彻底不到位,有的只放复杂的、管理责任大的,有的权力下放给了行政化的社会组织,办事仍然在政府内部“转圈子”的现象仍有存在。有的地方政府直接介入企业项目选址、生产经营等活动;政府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配合不力、流程繁琐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依法行政效能尚未充分发挥。立法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有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与现存的法律法规之间缺乏协调统一,有的对自由裁量权规定的幅度过大,有的在立法过程中片面强化了部门的权力;行政执法体制不够完善,行政执法权过于分散,重复执法、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比较严重;行政执法监督有待加强,一些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或者纠正,现有的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司法监督等主要侧重于事后监督,很难从源头上减少违法行政行为发生。

公众参与治理尚需继续深化。一是公众参与机制有待健全,议题设置、程序运作还不够规范透明。二是公众参与范围还不广,特别是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范围和程度都比较低。三是公众参与普遍缺乏及时的反馈和回应,消解了公众参与的热情,对参与机制的价值和真实性产生怀疑。四是公众参与治理能力有待提高,参与者对议题缺乏深度研究,建设性意见不多。

危机事件处置能力有待加强。有的地方和部门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工作主动性不强,存在报喜不报忧,重值班、轻管理,重事中处置、轻事前防范和事后补偿等思想;有的县、区应急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经费保障不足,工作制度不健全;一些地方和部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渠道不规范,信息迟报、漏报情况时有发生;社会公众危机意识不强,自救互救能力较弱。

干部队伍素质尚需强化提高。由于观念、体制、历史传统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干部习惯于对社会进行管制和控制,而缺乏服务公众和社会的意识;有的习惯于自上而下命令行事,而不善于通过平等的协商对话解决问题;有的习惯于贯彻上级的意志,而不善于回应社会的诉求;有的习惯于以政府为中心,而不适应多中心治理。

二、进一步提升江苏政府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强化治理理念,大力营造多元协同治理的环境氛围。一是建议强化以人本位理念。发展导向要坚持以人为本,取消或降低对基层政府的GDP考核;行政行为要体现与民互动,推动公众咨询投诉、意见表达经常化制度化;治理过程要强化合作共治,确保多元主体有序参与治理。二是应强化法律至上理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公共治理活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守法,带头依法办事。三是强化服务型政府理念。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意识到政府能力不是无限的,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也是有边界的,要避免重回“大包大揽”的老路子。

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一是建议提高政府立法和科学决策水平。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探索建立开放式、多元化的政府立法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责任倒查机制。二是需要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三是应该加强行政监督和问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四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自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深化简政放权,充分激发各方参与治理的动力活力。一是建议进一步明确政府权责边界。强化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职责,减少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二是应当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紧取消市场能自我调节的行政审批事项,尽快下放直接面向基层、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事项,推进行政审批和权力运行目录化管理。三是可优化政府组织架构。稳妥实施大部门制改革,有序扩大省直管县试点范围,积极推进更多经济发达镇、发展特色镇实施扩权改革试点。

突出系统应急,牢牢把握政府危机治理的主动权。一是应该提升应急处理系统化水平。强化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的综合应急演练,提高公众的应急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军地协同、条块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二是需提升应急处理科学化水平。如应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应急管理关口前移,提高综合监测和预警水平,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三是应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理制度化水平。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自然灾害防御救助、事故灾难紧急救援、公共卫生预防控制、社会安全基础防控等工作体系,加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

聚焦能力素质,加快培育政府现代化治理人才队伍。一是建议将培养复合型的公共治理干部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学习教育、基层锻炼、项目演练等形式全面提升公务员队伍的能力素质。二是可启动聘任制公务员试点,拓宽单位选人用人渠道,引进高层次专业型人才。规划建设若干区域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推动区域间人才的协同合作。三是应依托重点产业、项目、学科和优势企事业单位,集聚高层次科技创业创新人才。四是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社会组织、优秀人才以公益创新创业项目形式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五是开展人才评价、职称评聘、股权激励、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试点创新,推进人才管理向人才治理转变。

〔本文系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金世斌承担的江苏省哲学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提升江苏政府治理能力研究”成果〕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供稿)

上一篇: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江苏如何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