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2-10-22 10:52:40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在对我国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增加社会就业以及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促进作用,支撑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但是融资难却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的问题,所以目前亟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本文将结合实际,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其对策建议两方面做浅显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问题 成因分析 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实践中广泛体现出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不仅帮助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还创造出许多就业机会。虽然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家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国外相比,差距仍然比较大。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实力弱、制度不健全以及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而且其融资具有“急、小、繁”的特点,在经营环境的影响下,使得中小企业的信贷不仅成本高而且风险大。所以中小企业融资难依旧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企业自身体制的制约。首先,我国普遍存在家族式中小企业的,而其中又以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结构为主,比如轻工业和制造业等。这种产业不仅规模小,还存在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及管理不健全的问题,再加上其管理者缺乏专业管理知识、从业者的文化素质也比较低,因而整个企业在科学的管理水平方面比较弱。其次,在许多企业中都会出现企业经营者亲属从事财务管理人员职位的现象是,而这些一般都是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也缺乏专业的会计知识和就业培训。这种“任人唯亲”的现象使得财务管理制度无法健全,有的企业甚至存在不建账的问题 。再者,受信用等级普遍偏低的影响,我国离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机制的目标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路。由于企业缺乏完整的、合格的财务报表,使其无法将生产经营的真实信息提供给金融机构,最终造成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最后,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使其贷款风险降低,一般会要求中小企业以抵押贷款的方式来实现融资,而外源性融资不仅成本比较高,而且贷款比较困难,中小企业中最多只有10%可以从商业银行贷款成功,企业为了生存,只能把目光投向资金成本更高的民间借贷。

(2)市场失灵的问题。首先是外部效应的存在。一个人或者企业的经济利益如果是由其他人或企业的行为而获得,就可以称之为正的外部效应。银行的贷款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发展,这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就是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比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存在的金融抑制比较严重的,这严格地限制了贷款利率的实行。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来说,银行发放信贷而形成的风险溢价比它所承担的风险要大,最终造成无法完全把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解决的局面。虽然银行可以通过适当浮动利率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的矛盾,但是仍然无法对贷款产生的成本及风险进行抵偿,这也是很难彻底解决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经济活动中,由于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而它所所引起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又会影响经济效率,使经济运行的效率大大降低,最终导致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缺失,陷入到一种相对模糊的状态。而且,由于中小企业在人力投入和企业信息的收集成本方面,还是在单位监督方面,其成本都是远远高于大型企业的。所以与大型企业相比而言,中小企业在关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方面显得更为严重。由于银行为了避免在较高的利率水平上冒险较大的风险,往往会选择拒绝发放贷款给中小企业,最终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陷入信贷资金的缺口。

最后是受垄断市场的影响。市场的垄断是由不充分竞争而引起的,目前,我国的银行业就是垄断状态,其市场结构是具有市场准入条件高、商业银行数量少特点的寡头结盟市场,其中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拥有大部分的货币资源,以65%的贷款份额和70%的存款资源的绝对优势垄断着我国的商业金融体系。这是一种在政府主导下形成的商业垄断局面,这种高度非自然的垄断市场不仅限制了信贷供给的总量,从融资方向来看,也制约着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3)政府支持力度不足。从目前的国家政策来看,现有关于中小企业的相关规定还不完善。对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性的问题,我国的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都没有充分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的财税金融等政策上的支持力度自然就无法满足小企业发展的需求。而产生这样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政府各部门使各自的利益得到满足,对现有政策的支持与实行力度也不够。

从法律方面来说,我国没有对中小企业相对特殊的地位进行确认,使其在发展中没有受到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护。比如,《中小企业促进法》虽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存在,但它仅仅只在大方向上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融资提供支持和保护,相应配套的法律和法规依旧缺乏,这最终使得政府难以落到实处扶持中小企业方面的工作。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1)健全治理结构,完善中小企业制度。要想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重要的途径之一,而促进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则成为常用的手段。具体来说,首先,就是把私营企业逐步向资本社会化的方向推进,在对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加以改变的基础上,促使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实行;其次,通过对产权关系加以明晰,来促使产权在集体企业中的改革;最后,鼓励国有中小企业实行积极的退出战略,通过重组走上改制的道路。

(2)合理发展创业板市场。应该明确的是,创业板市场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在成长初期,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找不到合适融资渠道的困境,这是由其规模小、风险大决定的,也正是由于受这些因素影响,银行一般不太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额创业板市场的出现给这个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因为它有着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明确定位,所以较主板市场而言,它对企业上市条件和标准的要求比较低,只要企业达到一定标准的资金和规模,就可以通过发行创业板市场上的股票来筹集资金。

而要想合理发展创业板市场,就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具体实施:其一,应该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进行整合与改造,并加快步伐;其二,尽快通过法律法规详细的制定, 从设立、管理以及经营范围等方面对中小金融机构加以规定和保护;其三,把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建立起来,尽量从制度上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公信力进行强化,从而使得经营的风险得到转移。

(3)重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对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来说,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经验不足等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对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促进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发展。具体来说,首先,应该把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起来,这里包括政府性、民营商业性和企业间互助的担保机构;其次应该以信用评级制度的建立为基础,以等级化信用作为标准来判断贷款的信用度,这样才能支持那些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

(4)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在中小企业发展初期,应该重视国家政策和法律方面环境的改善,并以发展中小企业多方面、宽松的融资环境为目的。比如,在《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影响力下,中小企业不仅在经营环境方面得到改善,它的健康发展也得到了促进。但是要想更好地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相关规定,就应该把担保法规、信用制度法规等其他相应配套的法律和法规体系完善好,并对《商业银行法》和《中央银行法》等投融资体系进行修订,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扫除障碍。

(5)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融资市场的透明度。首先,要想使政府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减少,就要在加大主要经济信息披露力度的基础上使市场信息覆盖面提高。由于充分的信息披露可以帮助中小企业避免跟风投资和盲目投资,所以企业可以通过科学经济决策的逐步实现来促使企业与市场形成“双赢”的局面。其次,在建立信用等级评定制度方面,要努力创造条件加以进行,同时也需要重视失信惩戒制度的建立。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信用征集、查询、披露等内容,组建起个人和企业的征信体系,努力使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减少。再次,政府通过“阳光作业”的实施,帮助行政透明度的不断提高。最后,以诚信为主题广泛开展教育宣传工作,充分地对公众的约束力加以利用,对那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坚决制止,并防止其蔓延,同时还要使失信收益小于失信成本远远大于,以加大对失信者的信息披露为手段,营造良好的企业融资社会信用环境。

(6)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多管齐下、内外结合的方式才能够真正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方面,在法律建设方面,以货币政策为工具,通过强化中小企业融资制度的安排,积极地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引导和支持;另外,还有重视社会服务支持体系的构建。

(7)民间金融活动进行规范引导。在过去,政府对于民间的金融活动是加以禁止的,但这些被标上“非法金融”标签的金融活动却屡屡发生, 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民间金融活动十分活跃,甚至达到“猖獗”的高度。这证明,我国现有的融资体制是不完善的,它既不能使投资者的欲望得到满足,也无法使融资者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 最终导致供求双方抱着“投机”的心态,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之外为自己开辟融资活动的市场。所以,对于民间金融活动问题,政府应该肯定其具有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才行。政府只有在正确分析、全面认识民间金融的基础上,做到趋利避害,通过立法的形式赋予其合法的地位,使民间借贷的行为在变成规范的同时被金融体系纳入监管范围, 最终帮助民间金融活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郝丽霞,委玉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价值工程,2011,(01).

[2]田高良,刘晓禹,韩洁.后金融危机时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2,(08).

[3]姜风旭.我国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4]谢启标.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的对策探讨[J].金融论坛,2005.

[5]高金玲,熊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分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上一篇:关于中小企业筹资难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及其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