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法可治六大病

时间:2022-10-22 10:44:35

“汗法”顾名思义是利用发汗来祛除病邪的疗法,为中医祛邪大法之一。汗法所治的病症:

风寒感冒

通常是在劳累,或没休息好时,再加上受风或受凉,使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通俗说就是我们常说的――着凉感冒。症状为发热、恶寒、头痛或骨节酸痛,或自汗、恶风、脉浮。

代表方剂:麻黄汤和桂枝汤。麻黄汤为汗之峻剂,有开腠发汗、宣肺定喘之效。桂枝汤则扶正祛邪,用于正虚之外感,即正气不足,初感风寒,尚没化热者。可见淡白色薄苔,低热。

风湿病

或感受风邪为主,或因阳气不足、感受寒邪,或以感受湿邪为主,使风寒湿邪留滞于肢体、关节、肌肤之间。临床表现以上述部位肿胀疼痛、麻木重着特点。症状为身体沉重,骨节疼痛,怕风怕冷。

代表方剂: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溢饮病

因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年高体弱、阳气素虚等导致。以头面、下肢或全身浮肿、畏冷、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类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所说内分泌功能失调性水肿。

代表方剂:大青龙汤或小青龙汤。前者适用于兼有无汗而喘、烦躁而渴、脉浮紧、舌苔薄黄等症者;后者适用于兼有咳喘痰多、胸痞干呕、脉弦紧、舌苔白滑等症者。

水气病

风水 由脾肾虚,汗出后遇风所致。面与胫足同肿为其特点。症状为全身水肿、恶风、自汗。

代表方剂:越婢汤。方中麻黄配生姜发汗解表宣散,以姜枣为使,调和营卫,不使其太发散过耗津液。

皮水 表现为周身水肿,按之凹陷没指,小便不利为主症。

代表方剂:越婢加术汤。

黄汗 顾名思义所出的汗为黄色,症状为身肿、发热、汗出色黄如柏汁。

代表方剂:芪芍桂酒汤、桂枝加黄芪汤等。其中桂枝加黄芪汤适用于汗出日久伤阳而见四肢肌肉掣动、胸痛,腰以上汗出,腰以下无汗者。药后嘱饮热稀粥以助药力,达到全身微微汗出使邪从表而散。

历节

主要病变为关节剧痛,发展很快,又称为“白虎历节”。如因寒湿偏胜,则以关节剧痛不可屈伸为主证,类似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疾患。症状以关节红肿、剧烈疼痛、不能屈伸为特点。

代表方剂:桂枝芍药知母汤。本方能风除湿,温经宣痹,滋阴清热,是治疗风湿的主要方法。

血痹

常因受寒或手指接触低温,使血气闭阻不通而致。其发作时的特征是指(趾)部皮肤颜色突然变白,继而变为青紫,然后转为潮红,呈间歇性发作。以手指多见而足趾少见。发作常自小指与环指尖开始,随着病变进展逐渐扩展至整个手指甚至掌部,但拇指较少发病,伴有局部发凉、麻木、刺痛和酸胀不适或其他异常感觉。主要症状为身体肌肤顽痹,不知痛痒冷热、肢节疼痛、脉微涩等。

代表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

发汗的必要条件

欲用发汗剂来治病,不仅有是证,用是药,且须用之得法方可汗出。其法包括:

1.喝热粥,或多饮热水。

2.盖上被子发汗,全身微微有汗即可。

3.连续服药:不能早晚各一煎,而是每隔2~3小时服一次,直至汗出乃止。若未见汗出,则继续服,直至二三剂。但是,如果未见汗出而先见变证,则不可继续给予发汗剂。汗未透者,继续用。过用则大汗亡阳、伤阴,为误用。

上一篇:跟骨骨折畸形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治... 下一篇:呼吸放松法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术中临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