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南景颇族长刀文化和也门腰刀文化

时间:2022-10-22 10:38:44

浅析云南景颇族长刀文化和也门腰刀文化

摘 要:本文分别对云南景颇族长刀文化和也门腰刀文化进行了阐释,云南景颇族的长刀是景颇族的标志,也门腰刀是“也门个性”的代表,在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中,两种刀又存在不同的文化意义。最后从佩戴方式、使用方式、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对比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景颇族长刀;也门腰刀;文化

“刀,百兵之首!亦兵亦器!”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许多国家均有值得自豪的宝刀利刃,不同国家的刀剑可以反映其民族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哲学观,展现着本民族的威武与尊严。我国云南景颇族人对刀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刀渗透到他们的巫风舞影,祭礼习俗中,成为他们精神的载体,展示着他们长期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伊斯兰刀剑中的也门腰刀已有3000年的历史,是“也门个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刀渗透在也门人生活之中,是也门人引以为豪的理由所在,腰刀的主人带来好运,使其摆脱贫困,变得富有。

一、景颇族的长刀文化

(一)景颇族长刀文化概述

景颇族的长刀文化渗透到生产生活,宗教祭祀和族权势地位、婚丧嫁娶中。景颇族是源于氐羌的游牧民族,历史上曾进行过多次大的迁徙。在迁徙和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形成了骁勇善战的民族特性。在各种生产方式中刀都是很重要的生产工具。目瑙纵歌是景颇族最隆重的祭祀活动,景颇族人把刀供奉给至高的祭坛,把刀看成是天上与太阳、月亮、星星一样的神灵,一同受人尊敬,刀也是景颇人捍卫家园、征服自然的宝物。在其他的祭祀活动中也可以看到刀的身影,如祭祀“能尚”、“官庙”时就有年轻男子执刀挖穴、点种的仪式。在景颇人的日常交往中,刀也常作为人们礼尚往来的高贵礼物,表示人们的相互尊敬。

(二)景颇族的“刀舞”和“刀术”

“刀舞”是景颇族很有特色的男子民间舞蹈,景颇语称“恩吐拳”,载瓦支语称“闪歌”。“刀舞”是在耍刀和刀术的基础上,模仿各种生产劳作动作而形成的。“刀舞”分为单人刀舞和集体刀舞。单人刀舞是自娱自乐性的舞蹈,又可分为单刀舞和双刀舞;集体刀舞则属于宗教祭祀性舞蹈。集体刀舞特点是动作幅度大、刚劲有力,步伐灵活多变,节奏明快。因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此种舞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都是属于宗教祭祀性舞蹈。

刀术中因融入了许多生产劳动时的动作而使其刀术独具特色,景颇族的单刀术主要有三套。第一套刀术进可攻,退可守,具有灵敏迅猛、力足手狠的特点。第二套是五个脚步,也就是顶尖相连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两脚站在后面两点,这是互相抢着进攻的脚步点,跨出一步抢站中问点,接着再朝前跳去抢占最后两点。第三套是七个脚步,也就是顶尖朝顶尖、两顶尖中间还被一点隔开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二、也门的腰刀文化

(一)也门腰刀概述

也门人佩腰刀有3000年的历史,最早的时候腰刀是一种自卫的武器,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种装饰品。腰刀的形状大致相同,刀尖末端几乎是以180度向上弯曲,类似鱼钩。腰刀与也门人的身份认同息息相关,佩带腰刀能提升男人气概,没了腰刀,男人会被认为缺乏阳刚之气。对于佩带腰刀的人来说,腰刀就是他的身份证。如同宝剑那样,佩带腰刀已经超越了其自身功能,腰刀成为男人在日常生活中和节日庆典上的装束,它体现了手工技艺和社会、部落归属感的完美结合。

刀鞘是犹太人的专利,刀柄则带上了阿拉伯的风情。也门每个地区都有各自专属的腰刀,配饰细节各不相同。贝都因人佩带的腰刀上镶嵌着玛瑙,而萨那人只用金属装饰腰刀,他们的腰刀的刀刃以金、银、铜制成,刀柄以犀牛角制成。”也门历史悠久,至今还保存的传统的手工业是也门古代文明的印证,也门手工业的重要代表――也门腰刀的制作技术便可以溯源到几千年前,是也门古代文化的象征。

(二)也门刀的“阿西卜”和“哈氏迪”

也门腰刀的刀片的做工也非常精细,刀刃非常锋利,两边都开有中空的血槽,以方便腰刀捅入体内时空气值最好的进入。刀片也有很多种类,如哈达拉米、阿达尼、马卜拉德等等,刀片的品牌也决定腰刀的优劣及价的刀片是哈达拉米刀片,产自哈达拉毛地区。为保护腰刀,以及为使其外观更好看,也门人开始做一种称作“阿西卜”的刀鞘,即一种用最好的木材做成的刀鞘。“阿西卜”刀鞘按所用木材的种类分为两类,目前最多的一类叫“哈氏迪”刀鞘,另一类叫“巴珂里”刀鞘,这类刀鞘很像剑鞘,常见于也门拉哈吉和阿比扬的高层人士的佩刀。腰带和腰刀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大都做工精细,装饰华丽,制作时一般先是在一片底布上绘好画样,接着就是进行精心的刺绣,纯金线也常用于腰带装饰,腰带的价值自然得由制作腰带的工艺和雕刻技术所决定,腰带也分很多种,最好的腰带叫做“木法德哈利”。

腰刀是也门古代文化的象征,同时作为一种特产,和著名的也门咖啡一样,现在也常常被也门人用作礼品馈赠好友,此外,也门成年男人每逢婚宴或其他一些重要的喜庆场合,就会挥起腰刀,有的甚而还挎着枪支,聚众行歌,应节而舞,是也门独有的一道风景。

三、景颇族长刀文化和也门腰刀文化对比

从佩带方式上看,云南景颇族佩带的刀具是长刀,习惯带在腰间两侧,深山里的景颇族利用刀具防身习惯随身佩带;也门腰刀相对较短,并且是弯刀,也门人佩带腰刀时都带在腰前,它作为也门男人社会地位的象征,同妇女的首饰一样男人在日常生活中几乎都会佩带腰刀。

从使用方式上看,云南景颇族人佩带刀具更多是作为生产工具,或者在丧葬婚嫁仪式举行时,祭祀时使用,景颇族人还有独创的“刀舞”和“刀术”。也门人过去常常佩腰刀以自卫,而今,腰刀不再用作武器,而和一些手上佩戴的小饰物一样,成为也门男子特征装饰的一重要部分。景颇族人会将刀看作是贵重的礼物进行赠送,也门人也同样会将腰刀作为礼物。

从文化内涵上看,云南景颇族人更多是将刀和宗教祭祀活动联系在一起;也门虽然是伊斯兰国家,但是也门腰刀和宗教关系不紧密,也不用于祭祀活动。

参考文献:

[1] 周宗惠.景颇族刀文化研究.[J]科技信息.2012.(11)

[2] 郭振华.郭志禹.滇黔刀文化现象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12)

[3] 包澄章(译).也门作家谈也门腰刀.[J]回民文学.2011.(03)

[4] 沈海滨.走进神秘的也门[J].探古访今.行者无疆.2012

上一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的“课外读” 下一篇:试论艺术与“经验”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