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象:生活中鲜活的科学课程资源

时间:2022-10-22 10:24:33

假象:生活中鲜活的科学课程资源

初中科学课程要学习必要的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后继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

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科学课程的实施,需要特定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最常用的是校内资源,但是“科学课程的校外资源极为丰富。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掘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科学源自生活,生活中充满着科学,大众传媒、各种场馆、工厂以及学生生活中的家庭、市场、田野都可以为科学教育利用的资源。假恶丑事件正可以作为科学教育的鲜活的课程资源,而且对于揭发假丑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利用假象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198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节目中,表演了一个激动人心的表演轻功的节目:表演者张加陵忽而在两只气球支撑的玻璃上站立,忽而又在拉直的纸上站立,忽而将身体挂在用两个纸环吊着的日光灯管上,旁边还有姜昆在帮腔,更有德高望重的李双江当托。

轻功确实是传统武术中的一种锻炼方法,要求练功人脚绑砂袋等负重练习跳跃,以增强练功人跳高腾跃的能力。轻功表演时体重并不会减轻。那么一个成人为什么不会把气球压破呢?只要有初中学习经历的人都知道有一个科学概念叫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公式是P=F/S。一个人站在水平面上时,人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人的重力。在压力不变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而每个物体都有一个“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强”,只有当物体“实际受到的压强”超过“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强”物体才会被破坏,比如气球被压爆。气球悬人中,轻功表演者慢慢站上玻璃时,气球受到的压力变大而被压扁,受力面积随之变大,压强也增大但并没有超过气球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强而压破气球。纸和日光灯的表演也是同样的道理,是任何人都能表演,并不是所谓的“轻功”,只是需要练习表演技巧罢了。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由学生表演这种“轻功”。只要学生了解压强的含义,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就不会被这种拙劣的表演蒙骗。

在压强一节的教学中我常用这种“假轻功”作为引入新课的资源,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并且还能较长时间的保持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学好压强知识的同时,还能认识到学好知识可以让自己的观察力更加敏锐,可以锻炼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二、利用假象进行“过程和方法”的教育

常有人在路边铺一只蛇皮袋,上面堆着类似家蚕而稍大的叫“冬虫夏草”, 每斤的价格是10元,赶集的人,大部分是老年人争着抢购。发家致富每个人的梦想,于是就有人投其所好推销各种各样的种植养殖技术,冬虫夏草的种植技术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

冬虫夏草产自高寒地带和雪山草原,造成人们缺乏有关冬虫夏草的知识。然而信息时代有许多方法可以让我们学习。冬虫夏草是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与僵虫菌核构成的复合体,分布地区狭窄、自然寄生率低、对生活环境条件要求苛刻,本身资源比较有限。人们不断发现其新的药理作用,国际市场日益紧缺,价格逐年上涨,每50克最低达3500元。只要稍微想想,10元每斤会有真正的虫草吗?

在进行生物多样性和珍稀动植物的教学时,可以用地摊卖冬虫夏草为例。缺乏某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象互联网这样的途径搜集,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收集、处理信息的技术对科学探究的意义,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并不是只有在学校只有通过老师的教才能进行的,学生获得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独立分辨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密切关系,从多个方面考虑问题,拓展思维的深度。

三、利用假象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张悟本提出的养生说法,比如绿豆汤能治十几种疾病,甚至包括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等等。这几年有一些叫红外线理疗床或者长寿床的卖的非常红火,推销员宣扬可以治疗颈椎病、腰椎病、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病、腰肌劳损、软组织损伤背肌筋膜炎等80多种疾病,还能延年益寿。

张悟本之流的骗术,共同特点是扩大功效。吹得天花乱坠,但我们只要稍动脑筋就可以识破。绿豆汤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等食疗功效,最多还有降血压和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功效。这源于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药食同源”思想,但食物永远代替不了药物,更不能说包医百病。医用远红外线被表层皮肤吸收,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毫米,能使皮下层温度上升,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达到活化细胞、防止老化、强化免疫系统的目的,只是对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有改善和防治作用。这么简单的科学道理为什么让那么多人甚至还有教授上当受骗?是他们的知识水平不高?不是,文凭不能说不高,学识不能说不渊博,主要是由于他们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怀疑批判精神。

传统科学本质观受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认为科学的本质是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客观的、可靠的、稳定的,这种观点一直左右着科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科学课程大量地罗列系统的科学知识,学生对这些科学知识不加批判地接受。这样的科学教育会妨碍学生批判精神、求真品质、创新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发展,教育出来的人们就相信权威,服从权威。

现代科学本质观受建构主义的影响,主张科学的本质即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是科学家根据现有的理论来建构的,强调科学知识是主观的、暂时性的、建构性的,会不断被修正和。依据探究本质观进行科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们具有怀疑批判精神,决不盲目迷信崇拜。

这些发生在学生熟悉的骗局,就是科学教育可以利用的重要的课程资源。利用这些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可以减轻学习科学的恐惧心理,明确科学学科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科学的目的性,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更容易理解科学事实、概念、原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学好科学可以防止受骗,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能进一步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落实三维课程目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上一篇:浅谈如何结合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下一篇:让生物课堂因“动”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