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分析的角度看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时间:2022-10-22 09:38:52

从内容分析的角度看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摘 要】本文基于教育技术专业期刊中有关信息技术的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信息技术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内容分析法

Abstract:This article base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journal articles about IT and content analysis.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future trends are discussed.

Keywords:IT;Application;Content Analysis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并促使教育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发生重大变革。那么如何认识和适应这种新的变化,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将是不得不考虑的重大课题。

一、研究方法与内容

内容分析法是指对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并对量化结果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就是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对象分别是: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杂志、开放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六种教育技术学专业期刊。结合研究目的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把分析类目确定为六个,分别是:一般性探讨、课程整合、教学模式、角色培养、比较研究、其他研究。

本文对研究内容的抽样方式采用“来源抽样”。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为平台,选取社会科学Ⅱ辑为学科领域,以中国优秀期刊库为来源数据库,采用的检索字段为:题名=“信息技术”并含“应用”,“信息技术”并含“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并含“教学模式”。并检索以上六种专业期刊的所有题名和关键词中含有信息技术的文章。最终得出各期刊的文章数量为:中国电化教育64篇,中国远程教育24篇,电化教育研究51篇,开放教育研究3篇,远程教育杂志4篇,现代教育技术35篇。

二、结果量化与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发现几年来各来源期刊共刊登177篇文章。其中有77篇是对信息技术的一般性探讨研究,占总数量的44%。信息技术与具体课程整合研究的文章数量为41篇,占总数量的23%。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研究方面的文章有28篇,包括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别化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等。信息技术类文章中角色培养和比较研究的文章所占的比值较少,仅占总数的15%。其中角色培养方面主要研究的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对教师的培养与定位,同时也有关于学生能力培养和校长职业发展的文章。而比较研究的文章主要是针对美国以及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比较研究。

通过分析各来源期刊从1998年到2012年底刊发信息技术类文章的数量与内容,我们发现信息技术的发展整体上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1998年到2000年这三年中,这六种期刊数量较少,仅有7篇。从2000年开始稳步上升,但是上升幅度不是很大。可见,此时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正处于准备阶段。因此,这个时期的文章主要以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中的应用和影响为主题。但是,信息技术与具体学科相结合的实际应用还没有开展,而且信息技术的理论研究也没有新的进展。2001年至2012年,这段时间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阶段。在这段时期,信息技术的理论研究快速发展,文章主要倾向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探讨,更多的是去反思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并提出一些具体的理论、策略、教学模式和方法等。

三、信息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在应用时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理论与实践等各个层面都出现了偏差。具体问题有:缺乏丰富有效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被动地与课程整合、教师深受传统教学思想和观念的影响或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制约等。因此,一些文章主要从理论上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应用和与具体课程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如强化认识、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等。但是这些都是理论上的阐述,实际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中小学的具体实践远非理论上探讨的那样简单,实施效果也没有我们理论上所期望的那么好。所以还需要我们做出一些实际行动,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在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教师角色培养。培训工作主要从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角色,整合中教师易受什么因素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变教师教学理念等角度去开展。例如:要给教师更多的时间,提供教师持续发展的动力,加强资源建设等。以便更好的让教师的作用发挥出来,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是施教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地位,这种教学结构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在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此外,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要把信息技术与具体的学科合理地整合起来,让信息技术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当中,提高教师教的水平和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个教学过程的效率和效果。

3.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向更高的层次推进,国家以及各省市县对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软硬件环境建设投入的力度也在不断增大。中小学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不断重视,应用范围也越来越普及,而且正在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同时又发现当前国家对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经费投入还不平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起步早,建设得比较完善,而且设备使用率比较高,实践证明对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所发挥的良性作用明显。而有的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才刚刚起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使用率不高,因而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大。因此,国家在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方面应该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在经费、设备、政策等方面进行战略规划,整体推进。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正确引导,不断推出典型。这样才能使我国广大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得到整体地改善,才能使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教育技术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左靖(1985—),男,研究生,天津外国语大学教师。

李利燕(1985—),女,研究生,天津外国语大学教师。

上一篇: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下一篇:工科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