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市场,开拓创新,做好学生就业工作

时间:2022-10-22 09:30:07

面向市场,开拓创新,做好学生就业工作

摘要: 本文从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完善工作机制、推进课程改革、建立就业指导队伍、加强服务意识等多方面论述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必要性和方法。

关键词: 就业 改革 服务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想,是职业学校的本质要求。就业工作是职业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关系到职业学校的办学声誉,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建立完善的就业工作机制。

职业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一切工作以就业为导向,必须确立“就业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的观念。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学校能否生存和发展已经越来越取决于学校的“产品”能否适应社会的需要,能否进入就业岗位,能否在就业岗位上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从而实现其社会价值。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学校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在学校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就业工作组织机构和就业工作机制,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最基本的保障。要做好这一工作就必须成立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就必须成立就业指导中心,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学校还要成立由企业老总、技术人员、劳动保障部门参加的学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定期为学校就业工作提供信息和指导工作。同时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手段,设立就业责任目标考核机制,把考核的结果同相关人员的津贴挂钩。当然学校也应该在经费、人力、物资等方面起保障作用,动员教职工全员参与,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性。

1.建立就业市场的调研与反馈机制,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学校必须建立就业市场需求调查分析机制。(1)对大市场进行网上调查,密切注意劳动力市场需求情况的信息,国家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都定期地这方面的信息。(2)对重点专业,重点企业,要做到专人有目的地调查分析,做好专访和公关工作,掌握市场和重点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的信息。

第二、学校必须建立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机制,切实掌握毕业生在企业的就业情况,要细心收集,虚心接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和建议,以及对人才培养的各方面的要求。

第三、将调查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及时反馈到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循环系统中去,及时调整、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计划,使毕业生更加接近用人单位的要求。

2.强化校内实训环节管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根据所得到的信息,相应调整实训教学计划,使之更切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与实际。再在项目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编写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训练项目,使得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生产的内容和质量要求。把好项目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训指导关。理论教学内容是该项目涉及的知识要求,实训指导内容主要是对安全生产、生产工序、操作要领、技术要求等方面有个明确的要求。构建新的质量检测标准体系,要改变以前的学院式质量检测标准,建立一个与企业要求相一致的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体系,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观,以增强就业适应性。

3.搭建平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创业能力。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要积极搭建各种平台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一、每届学生在就业前必须举行一次技能大比武,设立单项奖,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设立团体奖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其二、开发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创业就业的实习平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如将学校活动室承包给学生经营,由学生经营书报亭、桌凳维修等。

其三、每届毕业生在就业前都必须组织一台汇报晚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同时也愉悦学生身心,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普通话和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行“1证+3证”的培养方案,让学生持有多证走向人才市场。这样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特色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

4.推进产学结合,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

要树立双赢意识,推进产学结合。校外实习涉及“企业、学生和学校”三个方面,要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这三个方面因素是缺一不可的,所以在处理问题时要兼顾三方,争取双赢。产学结合是一种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它解决了学校实训工位不足、设备和耗材等问题。最大的优点是学生在真实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性。

5.实习、择业和就业相结合,建立学生就业新渠道。

校内实习和企业实习的最大区别就是企业实习的真实性,可以提高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将实习、择业和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增进了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为学生选择就业提供了可能,同时用人单位通过对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有选择地录用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提高就业的适应性,建立学生就业的新渠道。

三、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1.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

学校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在就业安排工作中,达到“三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和“四化”(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校级领导必须确立“全程抓就业,全面抓就业,全员抓就业”的“三全”思想,把就业工作贯穿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去。教职工必须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将就业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仅靠就业办的人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全校各部门、全体教职工必须参与,及亲朋好友都要请其参加,要动员一切可动员之力量为就业服务。

就业指导人员要树立就业工作的超前意识,从根本上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问题。着力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水准,倡导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指导中心人员必须具备就业指导师证书或助理职业指导师资质。建立一支素质优良、专业化水准高的就业指导队伍是搞好就业工作的必要的保证。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帮助学生迈好就业人生的第一步。广泛开展就业政策、形势的宣传教育工作,分阶段聘请知名的职业指导师进行专门的就业指导报告会。要达到周济部长2005年在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用“走遍千山万水,不怕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不惜千方百计”的精神,带着深厚的感情和爱心去做工作,为毕业生提供真诚的关怀,科学的指导,周到的服务,踏踏实实地帮助他们迈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积极有效地参与各种招聘会,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

第一、构建信息平台,及时向学生各种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提高信息的量和质。

第二、走出去――参加各种招聘会,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零距离接触。

第三、请进来――诚邀企业和用人单位来校面试和招聘,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亲近接触。

通过这些多层次、多类型、多角度、多方面的接触和洽谈,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多的求职和选才的机会。

四、加强就业市场的开发意识,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牢固的实训就业基地。

第一、巩固好已有的实训和就业基地,同具有传统友谊和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和用人单位,进一步加强接触,为他们提供最惠待遇。

第二、将人才分类,形成多个层面,应对不同企业和用人单位要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将“神6”的零件装到自行车上,不是浪费吗?反过来将自行车的零件装到“神6”上行吗?因此,要达到人尽其才,就必须将人才分类,形成多个层次。

第三、开辟新的就业市场,建立新的实训就业基地,一方面根据本校所开专业,找准市场,做好工作,建立新的实训和就业基地,亦可使之成为实训和就业的储备基地,实行订单式培养。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实际开辟新的专业,完善专业群和专业链,使人才培养实现全方位、多样化、多层次,提升活力,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就是为地方和区域的经济建设培养实用型人才,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最需要的、抢手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学校才能持续发展。只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才能做好就业工作,也只有坚持“以就业率为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效益高低的标准,教学改革工作才能做到实处,才能卓有成效,否则必然是一名空话。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做到“以市场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推进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中等职业学校才能做到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济.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2005年.

[2]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力市场管理与服务.2003年7月.

注:此为江苏省级课题

上一篇:转变教师角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篇:海纳百川 精心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