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在农村留守儿童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2 08:32:27

学校德育在农村留守儿童中的应用

摘 要: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当全面承担起孩子的教育监管的责任,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了。

关键词:留守儿童;道德品质;德育实践活动

“父母在远方,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生活没希望。”留守在家中的孩子,成为农民工们在外沉重的牵挂。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很多孩子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当全面承担起孩子教育监管的责任,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了。

同志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积极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转变教育观念,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就成为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一、在点滴生活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应该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坚持教育的引导,通过课堂教学、节假日传统活动和身边的点滴小事来感染他们,展开潜移默化的熏陶,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实现学校德育的目标。据调查发现,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很多学校根本不开设德育课,也没有专门的德育老师,即使有的学校开了德育课,也往往被语数外的老师随便占用。学校在这方面应该积极改进,首先要保障各小学均开齐并上好思想品德课,各初中均开齐并上好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引导。其次,可充分地利用传统节日,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生动有趣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再次,树立先进典型,利用留守儿童身边的榜样来启迪教育他们。谭海美,出生在安徽省肥东县,在她出生6个月时,父亲在一次事故中为救工友而失去了双手,母亲因不堪生活的重负离家出走,年幼的海美由捡废品的爷爷奶奶抚养。经历了很多人难以想象的磨砺。谭海美用自己不失艰辛却又五彩的童年生活感染了周围许多同龄的留守儿童。总之,在农村留守儿童周围,有许许多多富有教育意义的事例,学校要充分利用这点点滴滴的事例,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实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熏陶影响的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凝聚力的精神支柱,对学校德育工作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形成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网络,农村学校应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新途径。加强舆论的宣传,让学校的每一片草坪,每一面墙都能说话。一是张贴宣传标语,在围墙和校门口等显眼的位置,张贴或悬挂条幅。二是班主任组织办好德育专栏和黑板报。每间教室后面都有一块黑板,班主任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发现本班同学的闪光点或是好人好事,特别是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优点,进行图画或者记录宣传,做好本班的德育工作。三是学校德育处可以组织树立先进群像的活动,通过评选表彰先进学习小组、优秀班集体等,激发广大的学生,使他们自觉地为集体增光添彩。四是设立学校德育广播站。组织优秀德育稿件,突出宣传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校内外文明礼节活动,“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更是必不可少的话题。

三、组织校外德育实践活动

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需要通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反过来又在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农村学校可以协同乡镇相关机构组织校外德育实践活动。例如,学校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开展“我为老人献爱心”活动,帮助身边的孤寡老人做家务,打扫院子等,培养他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我给村庄洗洗脸”组织留守儿童到街道上清除不良广告,清扫垃圾,培养他们讲卫生、爱劳动的优秀品质。通过组织学习“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教育,让留守儿童明白何为荣、何为耻,引导农村留守儿童自我立志、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并为之践行。

参考文献:

[1]王开玉.不一样的童年:中国农民工子女调查报告[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周林,青永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3]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高中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部位及预防措施 下一篇:浅谈比较式的美术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