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在文本中学习学法

时间:2022-09-29 08:50:10

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在文本中学习学法

随着年级的升高,语文学习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作文是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写作却一直是学生最为头痛的事情。一些学生无话可写,无事可述,一些学生却可以顺利写出来,同时加上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导致了学生的作文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给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觉得这种状况是可以得到改善的,因为我们身边的生活就是一个素材库,学生们使用的语文教材就是一个多功能的写作工具。

一、从生活中发现,积累素材

作家巴金说过:“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这说明了动笔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渠道。我们也知道只有勤练笔才能熟能生巧,妙笔生花。如何在平时让学生养成勤练笔的习惯呢?一直以来,我都坚持着从生活中发现、积累素材的观点,鼓励学生多留意身边事,多观察身边人,并及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许多同学特别认真,不仅写出了事情的经过,而且写出了自己的心得。于是,我每天就他们日记中的一些认真的范例作以展示交流,以此来鼓励学生,同时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孩子的生活是多方面的,一张卡片、一本漫画书、一个极小的话题,在他们的演绎下都能无限的放大。这些时光是美好的,同时也是转瞬即逝的。我们要帮助他们抓住一些特殊的场景,引导他们现场作文,使他们用更加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更加真实的感情来。记得那是一个早上,我一到校就习惯性地走进教室,教室一片吵嚷,我很气愤也很吃惊。按说,这个时候应该是领读员在安排晨读,他们今天怎么这么乱?我带着疑惑正要问,班长开口了:“老师,刚才咱们教室飞来了一只马蜂,大家都很害怕,拿着书赶马蜂,没人读书。”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教室里响起了读书声。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只马蜂摇摇晃晃的飞起来,径直从窗口飞走了。同学们胆战心惊地目送那只马蜂离开,之后,一切归于正常。我的脑子里久久不能平静。无独有偶,这使我想起了曾经听到过的一个事例,它们是如此的相似,何不尝试一下呢?我灵机一动:“同学们,刚才那只马蜂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写作素材,你们能把刚才的那一幕用笔写下来吗?”孩子们面面相觑,沉思片刻,便开始动笔了。中午辅导课时,同学们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了。我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有的说:“他观察的很仔细,把马蜂在教室里惊恐无助,寻求出路的样子写出来了。”有的说:“这位同学把同学们见到马蜂后怎样惊慌,怎样躲避马蜂的神态、动作写得很形象……”更可贵的是,有一位同学与我们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珍爱生命联系起来,写出了马蜂遭到围攻时的勇敢顽强,号召同学们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这样的经历是真实的,这样的感受是深刻的。许多同学慢慢地学会了抓场景,以小见大,以真见情。

二、从文本中学习写法

有了丰富的素材,就如同造房有了砖、瓦、沙、石这些材料。怎样把它们打造成型呢?在学生确定好中心,选择好材料的基础上,就要教会学生组织这些材料。教材中每组课题安排的几篇课文就是一个个很好的范例。无论是文章结构的安排,细节的描写,还是词语的运用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可以与这些文章相结合,看看作者是怎样去写的,我们又该怎样写。在综合分析对比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思路。例如在练习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这个习作时,有一个同学就抓住了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一幕,写出了卖菜老奶奶的善良与诚信,从他的叙述中让我们看到了《万年牢》中父亲的诚信,善良;看到了《卖哨》中那意犹未尽的乐观生活。在同一篇文章中小作者用到了课文中学过的写作方法,字里行间表达出了自己的敬佩之情,让人不得不为之鼓掌叫好。因为他不但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学会了作者的写法,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这就是学习的目的。

作文不仅是我们语文试卷中的重要部分,还是一个人的素质水平、人文内涵的体现,在我们倡导多阅读,多积累以拓展视野的同时,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让学生充分发挥好文本的作用,重视身边经历事件的收集,勤练笔,让学生养成终身写作的习惯,一定能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集灵小学)

上一篇:家长如何应对幼儿在叛逆期的成长 下一篇:对高中阶段优生培养的几点思考与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