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读《论法的精神》

时间:2022-10-22 04:41:54

简读《论法的精神》

【摘 要】《论法的精神》正是产生于法国大革命的前夕,他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强烈愿望,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该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很多国家将该书里面的思想作为立国之本,比如美国三权分立体制,日本的君主立宪制等国家的政治体制,这些国家政体的建立,无不闪烁着该书智慧的光芒。同时,该书思想的广返传播,影响着全世界的发展潮流。

【关键词】《论法的精神》政体;法律;宗教

生活在法国的大革命前夕的孟德斯鸠,是法国的最伟大思想家。当时的法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统治黑暗,王权制度极其的腐化,社会矛盾尖锐,主要表现在:政治上,王权高度集中,人民的思想、行为受到严格的限制,缺乏自由,法律成为专制君主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对人民的自由与权利构成最大的威胁,人民通过各种方式与王权作斗争,国内革命如火如荼。社会结构上,等级森严,全国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教会,他们享有无限的权力,甚至君主的的废立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他们把持着全国的大部分土地和财富,但不享有纳税的义务,压迫国内的其他阶级,对其他阶级进行巧取豪夺,造成国家的贫困;第二个等级为贵族,他们的权力不及教会,但仍享有大量的特权,占有土地,不需要纳税;他们与教会一起,构成国家的统治阶级;第三个等级是资产阶级和平民,他们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但地位极其的卑微,占有的土地较少,却承担着全国的全部税收,深受教会和贵族的奴役,没有任何自由,他们构成国家的被统治阶级。经济上,教会和贵族的人口数量占有全国的很少一部分,但他们拥有的土地面积占到全国土地面积的70℅以上,还享有各种税收权,造成国内被统治阶级生活上的极度贫困,严重阻碍了资产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在文化上,教会文化占主导地位,其它的与教会相对立的思想都被认为是异端学说,都是眼里打击的对象,他们各种使用恐怖手段和方式,推行进行宗教文化上的专制政策,阻碍了先进思想的传播。

因此,法国国内的第三等级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同国内的专制作斗争,希望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政治上实行民主,通过建立共和国体制来平衡国内各阶级的政治力量;经济上鼓励自由贸易,以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文化上打破教会文化一统天下的局面,推动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传播,宣扬资产阶级文化。

《论法的精神》正是产生于法国大革命的前夕,他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强烈愿望,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该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很多国家将该书里面的思想作为立国之本,比如美国三权分立体制,日本的君主立宪制等国家的政治体制,这些国家政体的建立,无不闪烁着该书智慧的光芒。同时,该书思想的广返传播,影响着全世界的发展潮流。

《论法的精神》总共有六个部分组成(为了在述说上的简单,把文章的第五、六部分合成一个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的主要论述了法的定义、法与政体之间的关系。

关于法的定义,孟德斯鸠把法理解为事物的本性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也就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治理好国家必须依靠法律。他把法划分为自然法和人定法,认为自然法源于我们自然的本性,是在人类社会产生以前就已经存在的法律,是大家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人定法是由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法律,人定法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交往的的过程中形成的,调整的对象主要是人们之间的形成的社会关系。在自然法与人定法的之间的关系上,认为自然法是人定法产生的前提,人们之间的关系均由自然法和人定法来调整。

关于政体,孟德斯鸠把政体划分为四种,这四种政体分别是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君主政体、专制政体。民主政体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的政体,这种政体是最好的政体;贵族政体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握在一部分人手中的政体,这一部分人主要是贵族,这种政体和民主政体一起构成共和政体,他与民主政体相比,较次于民主政体;第三政政体是君主政体,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握在君主的的手中,君主进行统治时主要依靠的是稳定的、固定的法律,这种政体次于民主政体和贵族政体;第四种政体是专制政体,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握在君主手中,君主主要依靠自己的意志进行统治,享有国家的任何权力,主要包括国家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这种政体因为缺少任何的制约,完全依赖于君主的善恶,所以是最差的政体。

在论述完政体的分类后,孟德斯鸠又论述了政体与法律之间的关系,认为各个政体有不同的原则。民主政体的主要原则是自由、平等和宽容;贵族政体的主要原则是节制;君主政体的主要原则是荣誉;专制政体的主要原则主要是恐怖。为了保证各个整体的实施,法律应该用不同的手段和方式来加以保障。为了保障民主政体,法律应该鼓励美德;为了保障贵族政体,法律应该鼓励节制;为了保障君主政体,法律应该鼓励荣誉;为了保障专制政体,法律应该鼓励恐怖。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法律与防御力量、攻击力量、自由和税收之间的关系。

在法律与防御力量关系上,孟德斯鸠认为,由于各个政体之间的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防御力量。在实行共和政体的国家,应该组织成联邦共和体,以抵抗外来侵略;在君主政体国家,君主要设立要塞,派遣军队驻守要塞,以抵抗外来侵略;在专制政体国家,统治者应该把自己的人民和土地与外界隔离起来,在边界设置藩属国,以抵御外来侵略。

在法律与攻击力量的关系上,孟德斯鸠认为,国家之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应该用法律的手段来对征服国与被征服国的权利加以规范。对于共和政体所进行的征服,应该将民主推广到被征服国,不能把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当做其奴役的对象,如果把被征服的地区当做奴役的对象,只能激起被奴役者的反抗,同时为了保证被征服国的人民的权利,应该制定法律;对于君主政体所进行的征服,征服国应该保留被征服国原有的事物,如原有的政治体制、政府机关、法律习俗和宗教等。君主国征服另外一个君主国,如果是小国,适宜对其进行直接统治,如果是大国,适宜对其进行间接统治;对于专制国家进行的征服,专制君主应该把被征服国作为自己的藩属国,并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来加以维护其对被征服国的统治。

在法律与自由的关系上,孟德斯鸠把自由定义成为成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他做不应该做的事情,即自由仅仅意味着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做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人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那么他就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同样也有这个自由,法律是公民自由的界限,一旦公民的行为逾越了这条界线那么他的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同时,他认为,对人的自由构成最大的威胁的是权力的滥用。在他看来,任何权力都有扩张的欲望,一直到它有界限的地方为止,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经验,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必须以权力来对抗权力,使国家不同性质的的几种权力相互平衡,相互制约。他主张将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负责宪法和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它隶属于立法机关;行政权负责执行法律和按照法律来管理国家,它隶属于行政机关;司法权是根据法律来进行审判,它隶属于司法机关。上述三种权力必须分开行使,如果一个机构,既有立法权,有又司法权,其结果是:因为有拥有立法权,它可以用公共意志来蹂躏整个国家,又因为它有司法权,它可以用私人意志来践踏每一个公民,公民的自由意志将不复存在。

在法律与税收的关系上,孟德斯鸠认为,国家应该兼顾国家与公民两方面的利益,要正确处理国家税收与人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保障国家税收的正当性,保障公民的合法收入。他反对重税,认为重税造成国家的贫困。在专制政体下,商人的利益应该得到尊重,反对国家为了无限制的扩军备战而增加人民的税赋。不仅不应对国民课以重税,还应该减税,减轻人民的负担。在税收管理方面,国家应该直接征税,而不应该包税,这样有利于防止官吏的盘剥和贪污,也有利于国家税收的稳定。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法律与气候性质、土壤性质、民族精神和风俗习惯之间的关系。

在法律与气候性质的关系上,孟德斯鸠认为,在制定和修改法律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地理环境中的气候性质。他着重分析了气候对人各方面的影响。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们,充满精力,他们有着较强的自信和勇气,生活在炎热地区的人们,像老年人一样脆弱;在寒冷地区,人们对快乐和痛苦感受比较迟钝,在温暖地区人们的品性淳朴,性情率真,邪恶少,美德多;而在南方地区,人们的行为往往超出了道德的界限。由于生活的各个地区的不同,导致了他们性格的差异。因此,有必要用不同的法律规范和风俗习惯去规范他们的行为,让他们变得有理性,从而减少对欲望的追求。

在法律与土壤性质的关系上,孟德斯鸠认为,土壤的性质会对法律产生影响,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不得不考虑土壤的性质。他认为,从事畜牧的民族所需要的法律比从事狩猎的民族的法律所需要的内容要广泛得多,从事农业的民族所需要的法律比从事畜牧的民族的法律所需要的内容要广泛得多,从事商业和航海业的民族所需要的法律比从事农业的民族的法律所需要的内容要广泛得多。

在法律与民族精神和风俗习惯的关系上,孟德斯鸠认为,在不违背政体原则的前提下,立法者应该遵照民族的普遍心理进行立法,法律是一个国家的特殊制度,民族精神和风俗习惯则是一个国家的一般制度,民族精神和风俗习惯是不能通过立法的方式来建立的,立法者在自己的国家中进行的重大改革的话,就要用法律去变革建立在原有法律基础上的事物,用新的风俗习惯去变革旧的风俗习惯,如果用法律去变革本来应该由风俗习惯改革的东西,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法律与贸易、货币、人口之间的关系。

在法律与贸易的关系上,孟德斯鸠认为,有良好的风俗习惯的地方,就有商业的存在,有商业存在的地方,就有良好的的风俗习惯。贸易精神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公平精神,贸易使得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变得紧密起来,但也容易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裸的金钱关系。为了鼓励贸易的发展,应该加快航海业的贸易扩展,反对商品的贸易垄断,提倡商品的自由竞争,反对高关税,反对赋予商人们为所欲为的权利,反对君主和贵族经商,国家的法律应该规定鼓励贸易的活动,应该在法律上规定把商业的利益凌驾于政治的利益之上,这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与发展。

在法律与货币的关系上,孟德斯鸠认为,货币是人们在从事交易的过程中产生的,它只是一种符号,本身并没有价值,但能代表商品的价值。他把货币分为现实中的货币和想象中的货币,文明国家都是使用的想象中的货币,各国间的货币兑换率经常变化的原因是源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的变化。他提倡国家可以发行公债,这样可以促进商品的流通,增加国家的财富,但反对高利贷,认为高利贷不利于发展国家的商业,必须用法律的形式加以限制。

在法律与人口的关系上,孟德斯鸠认为,婚姻是人的本能,婚姻的目的之一就是繁衍后代,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有掌握子女婚姻的权利。在欧洲,由于人口的较少,应该通过法律来鼓励人们结婚,促进人口的再生产,在男女比例失衡的国家,立法者要进行男女性别数量上的平衡,同时要用法律的方式规定,禁止父母遗弃自己子女的行为。

第五部分主要论述了法与宗教、法的分类、法的制定。

在法与宗教的关系中上,孟德斯鸠认为,判断宗教好坏的标准是:是否为人们的今生带来幸福。能给人们的今生带来幸福的宗教都是好的宗教,不能给人们的今生带来幸福的宗教都是坏的宗教,给人们带来灾难的宗教是坏的宗教。道德法令和宗教法令发生矛盾而不可调和时,就要使宗教法令服从于基本的道德法令,宗教法令只适用于某些特定的人群,道德法令适用于全人类,把宗教法令凌驾于道德法令之上,实际上就是把某些民族自身的价值凌驾于人类的普世价值之上,这些是绝不允许的,道德法令是人类理性的产物,而宗教则是狂热的产物,让理性服从于狂热,等于把人类推向灾难。宗教和法律的目标都是要人成为一个好人,宗教和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行为时呈现出:宗教的约束越少,法律的控制就应该加强;法律的约束越少,宗教的约束就应该加强。同时,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应该允许宗教自由存在的话,那么它也规定不同的宗教之间能够宽容。

在法律的分类上,孟德斯鸠把法律分为自然法、神定法、人定法。自然法是指源于人类本性的法,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已经存在;神定法是指上帝指定的法律,是永恒不变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定法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法律,受人的意志的支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定法的强制力来源于人们对他的畏惧。同时,他将人定法划分为政治法、刑法、民法、国际法。政治法指的是调整人民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民法调整的就是人民之间行为的法律;国际法调整的是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国际法没有强制性。各种法都有各自调整的对象,相互之间不能逾越。

在法律的制定上,孟德斯鸠认为,法律不可能十全十美,法律不能十全十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立法者的素质、事物的复杂性、立法者所处的特定的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事项:(1)法律的表述应该简单,只有简洁的法律才能被人所掌握,人们才能够遵守;(2)如果没有特殊的理由,不要修改法律,应该保持法律的稳定性;(3)删除无用的法律,以防止他们妨碍有用的法律;(4)法律本身应该保持纯洁,认为“恶法非法”。

上一篇:论建筑工程给排水项目分项施工质量问题的预防... 下一篇:利用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结果推算油罐基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