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22 04:27:50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摘 要:历史沉淀了文化,而文化形成了素质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就对历史教学对素质教育起到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历史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并对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提出了个人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素质教育 建议 作用

为迎接新世纪的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实施“素质教育”战略,全面启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在这种形势下,正确认识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转变教学观念,摆脱陈旧传统模式的束缚,是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

本文以初中历史教学为切入点,分析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历史学科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历史学科的特点

历史学科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活动和规律的促进人们文化素质养成的人文科学。历史学科的特点使它在各个学科中的作用与众不同。

首先是历史的人文特性: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给学生讲述的是历史知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促进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穿过历史,我们可以获得辽阔的人生视野与丰富的人生阅历,帮助提高我们的智慧。进行历史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精神,有利于陶冶自己的情操,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积极投身于人类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其次是历史的规律性;历史学是认识主体与历史客体相结合的产物。

二、历史学科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历史学科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方面,是其他自然学科无法替代的。

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和具体的。人类在历史活动中创造了全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由于历史承载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因而历史学科和其他各门学科就有了紧密的联系。想要了解一门学科里面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不了解历史科学的各个阶段的发展是很难现实的。历史意识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和美感等诸多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影响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一些因素

首先是对素质教育的认知不足,在中学基础教育中,要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中学历史教学也是这样。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在已经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素质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效果并不突出,这是由于社会对涉及素质教育的一些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对素质教育下的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缺少必要的科学认识。近些年来,在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学的目标是传授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思想道德教育。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越来越体会到这一目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在贯彻落实中,存在着诸多的矛盾,迄今为止仍然没有被妥善地解决;在“应试”指挥棒的指挥下,课堂传授越来越成为了历史教学的唯一方式。因此,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构建适合历史教学发展的更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目前教育事业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

其次是教学创新有待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不强,是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历史教学是对历史本体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应当具有时代性,是人们为了现在的社会而认识历史。所以,它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它要求历史科目教育工作者以鲜明时代精神和科学思想观念阐释、分析、评价历史。人们对现实的认识是认识历史的基础,教学者本身的思想是历史认识的原始思想,它决定着对历史本身认识。目前,历史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占据主流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师对历史事物和人物的评价,往往停留在呆板、公式化的说教,程式化的分析和记忆性的结论上,没有重视中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感受,由此失去历史教学进行思想教育的意义。

四、在历史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举措

首先是牢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主体观。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必须把教师的传授与学生的学习统一起来。因此,广大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并贯彻到各项教学原则和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历史教师应该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利用教材中许多故事性强、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事例,运用寓教于史和寓理于事的形式,让学生从中获取思想,领会历史的教益,陶冶人格情操,纠正以往历史教育的泛政治化、教条化的不足,真正体现出历史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特点。

其次是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发扬学生本身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自己的自主创新意识与能力。因此,历史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历史知识,同时也是在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所以,教学实践中,必须有计划有节奏地将这一目标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构筑历史知识结构的完整框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历史教学中所运用的比较思维是通过比较方法总结历史现象、发展阶段及在宏观发展趋势中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出不同历史事件的关联,从而使学生养成一种宏观思维的学习方法。

最后是完善历史教学的考试与评价方式教育教学评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是实现素质教育机制的关键性的一项任务,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要解决教育教学评价问题。初中历史学科要推进素质教育,就一定要改进教学评价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价值观。素质教育的价值观关键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历史科目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历史教学关键不是凭教师是不是能讲,而是要考察其是不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构建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是完善历史教学教育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五、总结

历史知识是形成人的文化素质的基础和条件,也是体现人的文化素质高低的窗口。历史教学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也有着独特优势。只要优化历史教学的内容和创新历史教学的方法,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功能就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冯长运.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S].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杨兆山,姚俊.教育学原理[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心得体会 下一篇:理工类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