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和应对策略

时间:2022-10-22 03:04:2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和应对策略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现状分析;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196-0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深入人心,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人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只是局限于对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并没有真正理解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真正含义。现将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如下:

1.我校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

1.1学校概况:我校位于新疆博乐市团结路105号,国家事业办学单位,小学共有27个教学班,中高段年级教室均配备电视,网络光纤。自2007年获赠和自购电教设备以来,有了计算机教室、卫星接收室、多媒体视听教室,各年级教师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2011年9月份我校又加大了电教设备的投入,给每位在职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使教师更充分的利用国际互联网查找资料,提高了教师教育技术的能力。这些电教设备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为师生提供了网络教学相关资源。

1.2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调查:我校教职工70%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对教学很重要,20%的教师表示"尽量使用信息技术",因此,50%的教师表示"有计划提高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的能力",60%的教师表示"很想提高"。

在学生方面,60%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对课程学习有很大帮助:培养了自学的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了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促进了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但他们认为信息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知识迁移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从以上现状来看,我们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硬件条件已具备,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便可以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以此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动性。但是现状中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我们认识到位。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观念层面上存在误区

2.1认知误区:很多教师只是觉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是计算机的辅助教学,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只是改变了教学环境、方法和教学手段,它只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部分,是把在教学中应用的课件作为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一个辅助手段,没有真正体现课程整合的最终目的和途径。

2.2观念没有更新:有部分教师在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方面需要更新观念,只是将一些图片作为上课的背景图,没有达到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所体现出的教学活动过程和内容。

2.2.1我们要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学中所占有的主体作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和主体,而学生只是被灌输的对象,没有充分体现于课堂的参与中,自从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转变为"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也没有被充分利用和体现,这和教师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关系,需要教师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体现活跃的课堂师生互动活动,学生自主探究的模式,最终在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

2.2.2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上出好课,精彩的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因技术能力问题和时间问题,只是在公开课与观摩课中勉为其难的为了出彩大多教师都应用了信息技术作为课件辅助教学,用得合适与否,则另当别论。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对策略

为了贯彻做好 "教育信息化有效应用年"主题活动,实现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通过以下方法改变应用现状。

3.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整合的认知。课程是"整合"的出发点,教师应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过程来整合课程,找到课程整合的最佳结合方法和应用效果,整合的最终目的要服务和围绕于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在精通学科内容的同时应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学会用BBS、博客等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和组织管理技术,并自如地驾御网络平台,汇集专题资源,高效地组织教学。

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发挥自身潜能,以优化教学过程;收集、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积累经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为目标,变单纯的信息获得和经验增长为知识的主动建构与能力的拓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主动探究,在学习中不断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不断提高创造力。

3.2重视认知与操作协调发展的实践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参于到课堂认知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认知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步发展。

3.3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体现效用

3.3.1在教学工作中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将一线教师团结起来,广泛开展沟通和交流,共享资源,互相学习,努力提高学科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能力,使教育技术水平专业化、研究能力提高化。

3.3.2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加大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力度,使每位一线教师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教学目标来自我筛选适合自己教学方法的课件,真正体现课程整合的理念,不仅使师生能互动,也达到了生生互助互究的目的。

总之,要使学科课程相互通融,我们唯一的接点便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有机的结合,这样才可以使我们的学生能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上一篇:提高学生美术成绩的方法 下一篇:教学中突破学习思维障碍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