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施初中语文新课改的反思

时间:2022-10-22 02:46:57

对实施初中语文新课改的反思

在实施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却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基本规律产生怀疑甚至责难。如“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训练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方法”,“循循善诱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一、多读多写是培养读写能力的主要途径

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精华,也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中有关语文实践的观点。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阅读与习作就是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大量”就是多,这里没有前提。在课程标准中,读写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的成分。因此,多读多写是培养读写能力的主要途径。

二、训练,不是繁琐的练习

“训练”,含有“训与练”的意思。“训”,是教师的事,教师的讲、读、指点、引导就是“训”。“练”,是学生的事,学生反复、多次的操练就是“练”。“训练”,不是繁琐的讲解,也不是死记硬背,更不是题海战术。以往课程中出现的繁琐的讲解、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等弊端不是倡导“训练”之过。在课程标准中,虽然少提“训练”字眼,但“训练”精神却一以贯之。课程标准中的“语文实践”,“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中的一些具体要求,也是在要求“练”。再说“训”,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练”,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积累语言的能力;在习作教学中,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引导学生练,“就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做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口语交际教学中老师的“训”,就是要创设互动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练“听与说”,培养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三、循循善诱,不是一步步牵着学生走循循善诱

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它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需要新理念,更需要遵循教学规律。不违背教学规律,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实践新理念,才能使教学创新,适应时展的需要。

在实施语文新课程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在实践新理念的同时也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常识。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却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基本常识产生怀疑甚至责难,那将给新课程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初中语文新课改中,需要新理念,也需要教学常识,不违背常识,才能使教学有个保底的要求;实践新理念,才能使教学创新,适应时展的需要,两者缺一不可。同时,新理念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在被老师逐步接受的过程中也会逐步转化为教学常识,更新的理念也会随着社会的需要、教学的需要而产生。

上一篇:注重学生主体性,突出语文学科人文性 下一篇:语文教师如何面对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