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在现代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2-10-22 02:10:08

智能电网在现代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智能电网是当前电力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其发展的最新方向。其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还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为安全优质的服务。但其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仍处在初级阶段,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探索,找出发展的问题和前景,不断完善发展。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行业;应用

根据电力行业的发展来看,将现代测量、信息、通信和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综合运用到发电、配电、输电和用电等一系列环节,实现电网的智能化,是电力行业顺应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正确选择,也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智能电网在我国电力行业中的应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国家电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首先,我国幅员辽阔,资源分配不均衡,通过何种方式发电,大面积的输电、配电,是我国电力行业必须解决的问题,智能电网的建设能够更为有效的应对这些问题;其次,环保、低碳是当前社会发展对经济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而智能电网在电力行业的运用可以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可见,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对我国的电力行业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必须积极探索,大力推进。

一、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高效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能源电力技术、分析决策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的应用,与电网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现代化电网。其目标是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包括自愈、互动、安全、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提高资产运行效率等。自愈是电网能根据实际情况对电网中出现故障的部件进行隔离,以较少的人为措施或者不用人为措施自行处理,实现对用户的持续供电。互动是在用户和电力提供者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打破传统的被动沟通的局面,让用户参与到管理中来,了解电力供应的情况以及电价的变动,自行选择供电模式,形成新的电力消费方式。而安全则是从操作安全、抗物理攻击和网络攻击的能力强等方面来说的,智能电网面对攻击后可减少不良影响,快速恢复服务。智能电网还可以保证稳定的电压,持续的供电,以适应当前数字化的社会活动和生产的高质量电能要求。同时,智能电网还能接受不同类型的发电方式接入系统,为发展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多种绿色环保发电方式提供了有利条件,还开发了更多的可利用资源。它还可以以最新的技术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优化资产的效率。可见,智能电网对我国现代电力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发展速度和方向。

二、智能电网在现代电力行业中的应用状况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智能电网建设的成果,从自身出发,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以技术创新为主导,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结合,在智能电网的发展模式、技术设备支持、发展理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2009年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国家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正式提出了“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并接着开展了一系列相应的工作,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将智能电网建设确定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十二五”规划更是将智能电网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一系列的国家政策反映了智能电网在我国电力行业中的应用进展。

从发展模式来看,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所谓坚强智能电网即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信息通信平台为支撑,具有自动化、信息化、互动化为特征,包括电力系统的发电、变电、配电、输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化电网。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战略,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包括研究试点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引领提升阶段。经过一系列的规划、标准的制定和管理规范的建设以及各环节的试点工作,当前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已经进入到前面建设阶段。当前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正在大力加强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努力形成较为完整的互动服务体系,并试图在关键技术和重要设备上有所突破。但科学合理的建设模式仍处在探索研究阶段,科学合理的标准也有待根据实际进展不断更新完善。

从技术和设备方面来看,电网网架结构不断完善,以光纤通信为主,多种通信方式灵活运用的通信网络布局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电网基础服务设施基本建成,国内已有的设备总体上基本满足智能电网建设的常规需求,并且有部分设备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输电网络已经逐渐投入使用,调度、配电、新能源接入等环节也正在积极探索阶段。国家电网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大、配置能力强的交直流混合电网,建成多座智能变电站。然而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必须根据新的标准和技术应用更新基本设备,以适应现代电力行业智能化的发展要求。“三网”融合也给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了通信设备支持。从技术体系建设来看,主要包括通信、信息、控制等应用技术。上海世博园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北京上海建成的智能用电小区示范给我们提供了技术发展的进度了解的模型,表明我国的智能电网的技术体系中的传感与测量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超导技术、控制决策技术和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研究都已经达到基本的应用水平,只是有待更进一步的发展,让其走入寻常百姓家。IT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智能电网建设的技术性问题。中国资源丰富,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发电在中国已不再是不可实现的事,然而地理位置特点以及电力储存、转移的技术限制仍是智能电网建设中应当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国也在不断地加大财政投入,进行智能电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开发和研究、观念的更新和模式的探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三、智能电网的发展前景展望

从当前智能电网在电力行业的发展来看,智能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的坚强智能电网战略正是应这种趋势而产生。智能电网在理论和技术上已经得到了证实,然而其经济性、社会化和智能化还需进一步的发展。首先从指定智能电网的标准体系来看,我国虽已建立起国家电网公司层面的技术标准,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仍为建立健全,需要积极推进和完善。同时还要注意相关管理机构和制度的制定。标准和制度的规范化是智能电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从智能电网技术来看,我国仍处在初级阶段。智能电网还需要更进一步与传感和测量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分析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能源电力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等进行集成融合,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同时,智能电网在现代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应该促进电力企业向着服务型企业发展,为广大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通过多个环节的改善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有保障的电力服务,促进企业和用户之间关系的改善,实现电力行业和用户的双赢。

智能电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利用各种资源进行不断的探索努力。其发展可能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是智能电网的彻底实现会形成新的产业,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为社会能源的有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促进社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俊萍.《简述智能电网》.农村电工.2010(3)

[2]施祖铭.《智能电网发展现状》.装备机械,2010(3)

[3]赵锋.《浅述智能电网及其对电力发展的影响》.中国科技纵横.2010(21)

[4]颜伟,文旭.《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24)

[5]马德顺.《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的应用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

[6]李兴源,魏巍.《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技术研究》.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17)

上一篇:宏观与微观的整合 下一篇:浅谈水工挡土墙设计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