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22 02:03:30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等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若使小学生此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其终身受益。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多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启发学生多角度阅读、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并经常回顾总结阅读方法,以便在日后的阅读中迁移方法并巩固练习,最终养成良好的、高效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本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笔者教学经验,简要论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更好地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 技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的阅读活动是动态生成的永远未完成的开放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树立科学的阅读教学观念,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充满趣味的启发性的情境,引领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世界积极对话,最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下文将具体介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 树立科学的阅读教学观念,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阅读文本就是接触文本、体验文本、解读、感悟文本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与文本对话、进行再造想象、深刻理解文本,从而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提升精神境界,丰富精神世界。学生阅读文本就是与文本、作者乃至世界对话,阅读过程强调的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参与,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阅读文本,还要注重课后阅读练习,加强阅读训练,让学生不仅乐于自主阅读,还要让他们在阅读中总结方法,让他们会阅读。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因此,教师应注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本材料,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学生的阅读过程实际上是认知过程,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必须有良好的情绪情感,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宽松、愉悦的情境,以学生为主体,使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中深入理解文本。在阅读之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互动评读,“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文本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让学生在独立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互动评读,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既激发了他们的阅读潜能,又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快乐地学习,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三、抓住重点词句细读文本,了解文本作者及写作背景

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一方面要让他们细读重点字词句,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知识和作者生平经历等。学生对文本细读时,品味关键、重点词句是非常重要的,仔细品味学生就会发现文本中内涵丰富、表达文章主题的字词句。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宋祁)的“闹”字就是全诗的关键词,着一“闹”字便化动为静,使全诗意境生动活泼、春意盎然、充满生命的律动和活力。文中的关键词句值得让学生去细细研读和品味,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境界,大部分的关键词句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应引导学生于细微处见神韵,细品文本。此外,文本不是孤立的,具有独特的写作背景和写作动机。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和文章的写作背景,以便学生能读出作者以及文本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多元解读文本,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

阅读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再造想象,结合自己生活经验深入理解文本。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读问结合、读思结合、比较阅读、读写结合,如仿写、续写、扩写、补写、自写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从而富有创造性地阅读。

语文的文本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阅读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文本本身就是丰富的、多元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多元阅读,多角度理解文本。传统教育观念片面追求唯一确定答案的一元解读泯灭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更不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对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进行个性化阅读,这样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其个性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时刻以人为本,为学生创造性阅读营造良好的、宽松的环境。当然多元解读不是随意解读,教师应特别注意让学生在多元解读文本中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取向。

五、阅读教学中注重技能训练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这是训练学生阅读技能的指导思想。这种阅读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活动是动态的、鲜活的、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赋予了文本新的生命,学生会对文本作品产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重视趣味教学,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实物、多媒体、游戏等方法进行阅读教学;重视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勤于思考、推理事物的变化、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得出科学的论断,以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建华.文本细读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J].考试:教研版,2012(8).

[2]郭根福.语文课程的新理念与阅读教学的新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5(7).

上一篇: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 下一篇:初中英语有效性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