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阅读,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时间:2022-10-14 04:07:24

海量阅读,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摘要: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生的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说,在进行形式多样的朗读时,需要求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不能有口无心地读,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多读、多思、多问、多写的习惯。

关键词:海量阅读 学生阅读 能力培养

美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他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更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只有通过融听、说、写于一体的阅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在阅读“雨露”的滋润下逐步提高。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并通过积极自主而富有成效的阅读来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呢?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

读,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无不蕴含着迷人的美。教师要紧紧抓住文中每一个真、善、美的折射点,去激发学生咀嚼、品位、感悟、欣赏,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和提升。这些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有常读常新之感,是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示范性,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科学的、严谨实用的读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诵、诵读、泛读等方法进行引导。其次,教师应在教授教材时抓住教材与生活的联系点。如在教学《飞向月球》时,我利用神州5号飞天的插图,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朗读。我以激动、自豪的读书声,创设了一种情感氛围,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范读中得到了共鸣,受到了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仿佛置身在了发射现场,竟情不自禁地欢呼出“我们成功了!”“祖国万岁!”可见,教师的范读,以声传声,以情激情,可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叶圣陶提出作文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并表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由此可见,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在课堂上,而应树立起大语文观,通过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二、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多思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思考是读书的灵魂。多思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刻、更准确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总是自己讲,还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要放开手脚,多启发、多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一旦学生产生了读书的兴趣,即使遇到困难,也会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从而不断提高阅读的能力。在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对《月光曲》所处的环境和创作背景比较陌生,所以我采用“体验探究法”让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通过读、思、感、悟,来感受《月光曲》清幽、汹涌澎湃的意境,而这正是课文教学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接着利用媒体资源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月光曲》的魅力;再让学生闭眼聆听《月光曲》;让他们把在脑海中所形成的画面与之前想象到的画面进行对比,并在文中找到与画面相对应的内容进行对比,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然后,通过指导让学生把人物的“感情线”和音乐的“乐曲线”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巧妙地化难为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既理解了乐曲的发展层次,又弄清了贝多芬感情波澜的推进,还在发现美、感悟美的阅读中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完成了学习语文与欣赏艺术的完美结合。

三、非问无以广识――多问

课堂教学中的感悟就是让学生紧扣语言,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掺进文章的解读中,以实现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所感触和领悟。作家和诗人常常通过语言文字,并借助人、事、物、景等形象,艺术地表现他们的感悟。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以课文为例,让学生剖析这种感悟,以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的目的。具体到阅读教学中,就可以概括为“读、思、品、悟”四个步骤。前三步是“悟”的基础,这几步做扎实了,学生自然就能够对作品有所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作品中,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领悟。这个过程不是学生准确客观地再现作者的创作本意的过程,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发现作品中的种种意义,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阅历、文化素养等来吐故纳新,形成新的价值取向,完成阅读过程的感悟。

要想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质疑,创设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亲切的微笑迎接学生的每一个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问题,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利于质疑的环境为每一个敢问而不会问或会问而不敢问的学生解除后顾之忧。其次要扩大质疑的空间。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质疑,课外也可以质疑;不仅可以对教师质疑,还可以对家长、亲朋好友提出质疑;不仅可以对语文知识质疑,而且可以对其他相关知识、相关学科提出质疑。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写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密切结合的。”只有读好文章才能写好文章,同时写又能反作用于读,阅读写作可以促进阅读。在带领学生阅读名家名篇时,可要求学生当堂写出读后感。学生的创作欲望非常强烈,有的甚至还写出了非常精彩的文章。例如有学生写道:“关注你自己,所谓‘各花入各眼’,只要有自信,美的那一面也就自然表露出来了……相信每个人都是美的,一旦发现他的美,你就有意外的惊喜哦!”后来我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定期写读后感并上交,由教师批阅、讲评。通过这些形式,不仅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更使得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我们不应只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跳出课堂,将视角移至课外,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通过海量的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棉花全程调控技术的运用 下一篇:《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