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互动的英语教学课堂

时间:2022-10-22 12:41:31

如何创建互动的英语教学课堂

摘 要: 现代英语课堂教学是互动的教学。本文从合理利用多种媒体、巧妙创设情境、融洽课堂氛围、鼓励小组合作、扩大知识范围等方面,理论联系实际,对互动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互动 教学方法

互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的三个主要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所构成的互动的关系,即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教材,深入教材内部,与教材对话,从而对教材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老师的课堂讲解生硬乏力,学生也听得枯燥困倦,导致课堂气氛毫无生机,课堂效率低下。在现代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课堂教学活动模式。在互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师生相互理解、汇拢、交流,这样既对教材进行修正、补充和丰富,又使教师、学生群体、学生个体在对彼此“理解”反思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合理利用多种媒体,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英语教学课堂,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供足够的听力材料和对话情景,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高效、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使枯燥抽象的英语学习内容变得富于趣味和吸引力,使英语教学形式多元化,以此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自主性,使学生要学英语、爱学英语,最终学好英语。

我平时尽量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如:幻灯片、VCD、实物投影等。学生一般都喜欢有新鲜感的东西,我就尊重他们的这种感觉,让他们在欣赏图片或物品的同时记住词汇和句型。对一些漂亮的图或者一些时髦的物品,学生还会发出惊叹声,流露出羡慕的表情,同时也会对此进行谈论,记忆力也会随之增强。例如:在高一年级中有一篇关于电影的课文,我带了一些电影人物,如中外著名影星、花木兰、米老鼠与唐老鸭,还用VCD来播放课文,这远比听磁带朗读课文来得直观,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意思也容易理解,能记住的词汇也更多。

除了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外,学生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听、说、读、写等活动。我经常让学生上网搜集有关资料,如:在讲到标志时,让学生自己查找各种各样的标志。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收集到了很多的标志。有的模仿网上的标志,自己绘画;有的还自己制作幻灯片,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更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理解英语、运用英语,从而有效地降低英语学习的难度,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二、巧妙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亲自体验

语言是交通的工具,是客观情境的反映,没有情境就没有语言的意义,语言的交流活动离不开语言情境。所谓语言情境即情境和语境,它是指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时相互交流信息的社会环境。因此英语只有在交流活动中才能真正掌握,交流是学习英语的目的,而情境是交流活动的基础。所以创造良好情境既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又是英语学习的途径。

我在教材中经常穿插介绍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等真实材料,提高学生的兴趣,了解英语与母语的不同点,从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例如教到“Table Manners”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把国内外的代表性食物进行对比,了解英美国的就餐文化。学生兴趣高涨,主动要求模仿中国和英美国的用餐方式进行表演,并且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在表演的过程中,单词和句型已深深印刻学生的脑海中。这些情境的创设都能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开拓思维,畅所欲言,积极体验,从而提高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三、融洽课堂氛围,教会学生提问

问题意识即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探索意识,它是创造的起源,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依照传统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发现问题学生提出,学生是应答者,其实教师更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当然,良好的学习气氛和环境能使学生更好地培养问题意识。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踊跃发言,不束手束脚。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民主、宽松、温馨的课堂气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师要对教学充满激情,对学生充满爱心,教师自身充沛的感情、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恰当的手势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会创造出一种和谐的交际环境,激发学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使其产生健康向上的心理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都学,定会使教师教得高兴,学生学得开心,学生开口说英语也就是一件乐事了。

四、鼓励小组合作,加强信息交流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当前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备积极的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人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学生过程中,学生共同合作才能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在与同伴分工合作、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完成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分享共同成果等。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让他们定期完成一定的任务。例如:在教“电影”这一课时,我深知学生喜爱电影,就让学生按小组收集有关的电影人物和卡通片的资料,可以是图片、影片,也可以是自己创作的电影新形象。学生通过各种媒体收集所需的资料制作成幻灯片,在全班进行了交流,我还让他们互相点评,取长补短。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信息收集、加工能力。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大量语言实践是英语学习的最佳途径,因此他们的学习也不再是死扣语法,而是多阅读,多掌握词汇,多运用。

五、扩大知识范围,联系现实生活

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生活相比,无论从应用性,还是从时代性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它们与现实生活又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日常生活中,如果不及时渗透与社会生活、时展密切相关的课外知识,就无法活化书上的知识,就更谈不上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穿插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现象。例如:在学习“Franklin’s Famous Kite Experiment”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近几年来的气候灾害和解决方法,在全班展开讨论。有的学生告诉大家古人用风筝传递消息和情报的故事;还有的学生找到了最近几年中国发生洪水的资料和全国人民如何捐助的情况,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虽然这些建议不一定可行,但是却培养了他们爱国助人的良好品质。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这种“互动”教学活动改变了以往“一言堂”的教学现象,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促进了多向交流。在课堂上,学生不但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还能尝试解决问题。通过这种“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搭建了“师生互动平台”,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崔刚,罗立胜.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龚亚夫,罗少茜.英语教学评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从译者主体性对比《爱玛》三个中译本 下一篇:论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