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后作业设计之我见

时间:2022-10-22 12:20:16

中学生课后作业设计之我见

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在备课中往往忽略了对作业的精心设计,设计的作业或是简单的重复抄写,或是机械的死记硬背,或是枯燥的题海苦练,或是呆板的知识仿效,或是繁琐的偏题怪题。这样的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僵化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的创新。学生对这样的作业往往是烦而生厌,或是望而却步。因此,丰富课后作业的类型,把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结合起来,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才能充分发挥课后作业应有的作用。

一、作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他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这些话,为我们指明了设计语文生活化作业的方向。我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就要有意识地扩展学生的生活化的活动时空,进行语文生活化的作业设计,使师生自然摆脱语文作业形式主义和机械繁琐的状态。其目的在于落实“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改变单一的语文作业设计模式。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的语文作业,让语文回归生活,把语文作业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

二、作业要有层次性

作业对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如果在刚开始作业的时候就感觉到很棘手,势必会产生厌倦情绪,大大降低思维的开阔性。因此,我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对作业进行分类,由易到难,分为三个层次:基本题――能力题――提高题。基本题是第一层次,主要是字词的掌握,课文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等。学生只要认真地预习自学,就完全可以自主解决;第二层次是能力题,主要通过老师课堂的讲解和引导,由学生或独立完成,或合作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第三层次是提高题,要求学生在完成前两个层次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提高,从而有序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业的三个层次,是对学生的三种不同要求。对于第一层次的作业,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第二层次的作业,要求(除少数基础较差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完成;而对于第三层次的作业,鼓励中等以上的学生思考,要求在学习上处于班级前三分之一的学生必须完成。一学期来,通过这种有差别的教学和练习,我班学生取得了较好的语文学习效果,语文优分率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及格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获得了同事及学校领导的较高评价。

三、作业应有启发性

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持主动态度,才会使自己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思维也才能有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态度,主要产生于对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内部力量。只有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学生才能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把问题全部列出,可留部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使学生通过对题目的理解和新知识的学习,探究还能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四、作业形式应多样化

通常的语文作业以书面作业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强调规范统一和机械训练,缺乏趣味性。要让学生有兴趣,教师设计的作业题就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吸引学生。因此,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作业形式,就不仅需要,而且必要。只有做到作业形式多样而且充满趣味,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作业的质量。我认为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减少书面作业,并根据需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它在具体形式上表现为诵、读、说、议、辩等。“诵”是让学生课后背诵优美的诗词、片段、文章等;“读”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说”则是让学生说课文内容,说课后问题,说自己的思想等;“议”是让学生交流讨论,学会尊重和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辩”是让学生坚持自己的主见,运用充足的证据,通过条理清晰的表达来说服别人。其别强调的是要“说”,通过“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全面系统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组织。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说”是人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2.合作作业。分工合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也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往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当今教育的一大亮点。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合作才能生存,合作才能发展,合作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比如班级黑板报的出版及手抄报的编写,我让全班学生自由组建学习小组,每个小组3到4人,他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作业形式,不仅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更好地完成了相应的学习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精神。

总之,课后作业的设计是教学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与内化,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更是知识和能力的深化与发展。教师应充分认识提高课外作业效益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要通过拓展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调整作业的结构,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深入探究,帮助学生构建起有效的课外作业体系,这样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从而更快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应用意识 下一篇:初中体育情境教学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