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21 11:58:45

构建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根据省减灾委关于在全省开展“减灾救灾系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的要求,我局专题调研,安排部署,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务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为做好减灾防灾工作提供新思路、新举措、新见解。为此,通过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就全区的防灾救灾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我区位于__西北部,东以__为界,分别与__区__乡和__区__乡接壤,西南__水与__区、__市隔河相望,北面和西北面为__,隔河与__市、__区相对。全区总面积495平方公里,东西长38.85公里,南北宽22.6公里。跨北纬30°35′—30°47′,东经113°35′—__°17′。

境内有__山、__山、__山、__等山丘岗坡,有__、__、__、__等河流湖泊34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丘陵约占1%,大多为平原地带,最高处为__山,山顶海拔71米,最低处西湖湖底海拔19米,东湖湖底海拔15米。

辖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在17℃—19℃。季节平均温度:春季3—5月16.1℃,夏季6—8月27.4℃,秋季9—11月17.9℃,冬季12月至次年2月4.9℃,最高温度达到39.4℃。年平均无霜期为240天,年降雨量平均为1198毫米,降雨日为124天,雨量最多出现在3——8月,占全年降雨量75%。

当前我区的防灾救灾体系在长年的工作积累和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问题还是存在的。

我区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建设、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区防灾减灾经费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防灾减灾的资金投入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减灾建设体系的发展推广滞后。另外,我区对相对应的防灾减灾中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发展相对缓慢,如我区大部分以农渔业为主的基本设施还不十分先进,就走马岭街道办事处金松大队来说,全队居民几乎有一半以上是由渔民包养鱼塘组成,鱼塘的排水设施基本上处于老化阶段,道路因为大队经费不足,施修力度有限,泥泞不堪。电线杆等基础设施等建立在水塘傍边,长期受池水侵泡均有倾斜、倒塌、老化趋向。除了严重影响当地群众正常农作物耕种,灾害来临时的抵抗能力相对十分低下。正因为如此,导致基本设施的陈旧严重影响灾害来临时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低,影响了全区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

我区防灾减灾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专业管理部门中,基层防灾减灾机构普遍缺少技术应用人才,与我区防灾减灾工作重点结合不密切,特别缺乏防灾减灾领域的高层次、高水平的技术性应用人才。另外,我区防灾减灾基层队伍大多兼职,不十分稳定,就我区目前的情况,救灾信息员除局专业部门和局领导担当之外,其他各个地方街道办事处的灾害信息员均由各个街道办事处民政科科长担当,协调管理防灾减灾,由于民政队伍的不稳定带来防灾减灾队伍的不稳定。由于经费的问题,没有有效的组织在一起学习和考核,专业性不强,是我区基层防灾减灾基层人员最大的问题。2013我区响应省市的号召,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系统知识并在市民政学校学习与考核,对相应的专业性知识取得了相对应的资格认证。但是通过学习和考核,基层干部和基层人员也看到自身专业性的不足,需要专业性的学习,加强防灾减灾的专业化建设。

我区主要对防灾减灾的宣传主要利用街道办事处民政科对群众日常开展防灾减灾知识,“5.12”宣传日在区内开展防灾减灾民众宣传,相对现在日益紧张的防灾减灾工作,还是缺乏宣传力度的。就我区在各个街道办事处走访和对受灾重点的受灾户进行询问,一些受灾家庭对相应的防灾减灾知识不了解,群众的知识普及与掌握也各不一样。城镇比农村的防范意识高30%左右,成年比少儿、青少年的防范意识高25%左右,对区内不同的科普力度和数据研究可以表明,我区缺乏统一的防灾减灾科普规划,没有固定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经常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使防灾减灾科普缺乏系统性、连续性,致使我区公众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意识的科普教育水平较低,最终影响我区防灾减灾科技事业的发展。

良好的防灾救灾体系和防灾救灾措施是维护我区民众基本民生民济的最大屏障。从我区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不难发现我区作为城乡结合地区防灾救灾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考察、走访、座谈,对我区的这些问题有一些思考和建议,建议如下:

将防灾减灾发展所需投入纳入每年区财政经费预算,按照一定的使用比例,支持研究开发工作、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增加专业工作人员经费等。建立社会防灾减灾基金,吸收企业、社会团体、公民及海外人士对防灾减灾的捐赠,按比例将部分基金用于减灾投入。用给予引导资金的方式,促进政府增加防灾减灾投入,引导技术开发机构与企业投资防灾减灾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例如甘肃就在《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提升农业抗灾水平——关于甘肃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思考》中着重提出,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专题研究,提高科技支撑能力。通过加强学科建设,系统地对甘肃农业灾害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并通过科学的统计类比和模拟试验,针对甘肃不同区域、不同灾害类型和发生程度,选育储备具有良好抗灾性能的作物、畜禽等品种,设计科学合理的农业制度及防灾减灾技术路线。当前应重点完善防灾减灾科技进步政策与创新机制,多渠道增加对防灾减灾的科技投入,促进防灾减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加强防灾减灾科技能力与科技队伍建设。

通过区内组织对防灾减灾专业化性学习、考核,对专业性人才进行业务提高和业务绩效考核,通过财政鼓励对高素质业务性人才进行鼓励,调

动业务人员的积极性,也有助于留住专业性人才。鼓励防灾减灾的新科研成果与我区防灾减灾需要紧密结合;与管理部门合作,尝试推广先进的防灾减灾技术和管理方法,探索我区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模式;参与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试验示范区建设。在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大力培训一线工作的防灾减灾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改善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通过科研项目、激励措施、分配制度、考核选拔等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培育有竞争力的研究群体,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防灾减灾后备人才。就这点建议在我区初显成效, 2013年我区组织179人参加灾害信息员的学习和考核,系统培训救灾防灾的专业知识、加强学习遇到灾情的应急措施、考核防灾减灾应对救急知识等,使我区在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对相应的防灾减灾工作中,增强了专业知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能。做好长期防灾减灾工作意识,从民众抓起。知识和教育的途径不能紧限于教育和“5.12”灾害日和学校的宣传。这方面在日本就做到的比较突出,很值得借鉴,如在日本,媒体在普及防震减灾常识方面就发挥了自身优势。图书馆和书店均有通俗易懂的防灾减灾常识读本,均由媒体出版社编辑出版。比如一本是日本广播协会(NHK)相关出版社的《我家的防灾对策》,另一本是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的《震灾对策要领》。两本书的页数都不超过80页,内容生动活泼,简明扼要。NHK电视台还定期播放防震减灾节目,因为电视对少年儿童来说效果更好,也有利于学校组织收看。这样容易扩大公众的知识普及率和让公众学习在灾害来临时学会做好紧急措施。方便下一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

上一篇:于研究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下一篇:建国后我国社会救助理念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