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态城与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时间:2022-10-21 11:58:27

低碳生态城与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摘 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全球城市的发展方向中,低碳生态基本成为了主流,在国内,国家已经制定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发展目标。本文试着对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城市给排水规划的意义等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城市给排水工程的具体情况,找出当前城市给排水规划还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多个方面提出城市给排水规划的对策,供未来城市排积水建设参考。

【关键词】城市给排水规划;创新;低碳生态;启示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留在城市生活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当下的城市看上去高楼大厦、光鲜亮丽,其实面临组诸多的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进入新世纪以来,生态问题逐步恶化,传统的城市发展理念和思路已经不适应当下的发展需求,社会开始关注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全球都在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低碳生态城市是一种既可以体现生态文明,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方向,而排水工程作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必须从规划方法、内容、理念、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要求。

1 低碳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

“低碳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化,是生态化理念和低碳理念的具体落实。“低碳生态城市”是一个综合性概念,由两个方面组成,一个方面是“生态”、另一个方面是“低碳”。而低碳的具体体现又较为丰富,主要有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等新型发展特征,生态的具体体现主要有人和自然和谐、不浪费资源、民生幸福、经济绿色发展等。在内涵上,一方面体现了城市可以通过低碳等方式来改善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又体现了人与自然二者的关系。

“和谐、共生”是低碳生态城市的核心特征。低碳生态城市通过不同系统之间的共同生产力,实现了城市能源利用、生态环境、人居生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有效的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益和效率,降低城市能源消耗和污染,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后实现人与自然共同生存的和谐局面。在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架子上,和谐是最高层,和谐一方面代表了共生,同时也体现了一种最好的发展状态,是低碳生态城市核心内涵的体现。低碳生态城市达到了和谐,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人更加贴近自然,自然也更加接近城市,二者协调发展。也体现了人和人的关系,体现了城市发展的人文价值观。

“循环、高效”是低碳生态城市的主要特征。在一些低碳生态城市中,大多具有循环性和高效性。而传统城市与低碳生态城市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对能源、物质无法进行二次循环利用或者利用率不高。而低碳生态城市过程对物质、能源的充分回收利用,大大的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态效应,减少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物质、能源对患者的破坏,进而实现了城市功能的生态化。

2 低碳生态理念对城市给排水规划的启示

在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今天,低碳生态理念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结果,城市给排水基础工作作为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政府主要的公共服务体系,因此,给排水基础工程处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前言,是低碳生态城市最有效的执行者和体现者。作为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给排水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设计内容也非常广泛,比如:城市污水如何处理再利用、供水如何保障和节约、污泥怎样处理再利用等等,都是低碳生态城市理念的主要内容。当下,以上给排水规划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在未来的城市给排水设计过程中,设计工作者应当始终贯彻低碳生态城市理念,坚持以新方法、新技术等践行低碳生活,从而让城市真正的走向低碳生态的终极目标。

3 目前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大体有以下表现:(1)生态理念不强;(2)规划观念落后;(3)只重视排水功能的实现,而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

3.1低碳生态理念不强

(1)在过去的城市给排水规划中,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优化配置观念不强,在对城市用水预测时,缺少水资源二次循环利用的观念,缺乏相关的节水目标的节水措施;(2)生态排水理念不强。对于城市降雨量的排水设计,大多设计是通过城市管道等基础设施排入河流或者湖泊,而没有充分的考虑生态环境,造成对自然循环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对于城市污水如何处理,缺乏相应的规划和技术措施。

3.2 资源二次利用观念淡薄

在传统的规划设计中,根本没有考虑对雨水、污泥、污水等进行循环利用,缺乏“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生态理念和操作技术。

3.3 对“水环境污染治理”的认识不到位、单一化

对于水环境污染治理来说,过去一直只重视污水,而不重视雨水。对雨水的径流污染等认识不到位,规划思路缺少前沿性和单一化。“排水体制”一刀切,过度依赖于“合改分”。

3.4 规划缺乏统一协调

一般来说,城市与四周的环境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进行统筹考虑。然而,过去的城市规划大多只重视对城市自身进行规划,而没有充分的考虑城市周边地区的影响因素。

4 发展和创新

4.1 加强节约用水意识的培养

在给排水规划中,对水资源的利用进行科学有效的利用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进行水资源开发规划时,需要始终树立承载意识和节约意识,转变规划思路,由过去的用水管理到因为需要而供水,逐步转向对水的需求管理到因为需要而定期供给。努力贯彻水资源开发和节约同行,始终把节约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科学合理的确定城市的用水量,将用水规模考虑到城市规划中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推动城市水环境、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4.2 提高、污水、污泥、雨水的二次利用理念

进而二次利用甚至是多次利用是低碳生态城市的主要特征之一。当前,全国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资源的二次回收利用,强调一方面控制好污染量的产生,另一方面也在努力对水生态进行恢复。通过对污水、雨水的二次循环利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的社会循环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城市取水、用水、净水的综合规模,对污泥进行回收利用,可以实现变废为宝,避免因为填埋污泥浪费土地,降低处理费用,减少对地下水以及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

4.3 科学确定排水体制,综合治理雨水径流污染

转变通过“合改分”扩大截流管道、设置调蓄池控制雨水径流污染的传统观念,转变对“合改分”的单一、绝对路径的依赖,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排水 体制,综合采取灰色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非工程措施,经济、高效的解决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问题。

5 总结

综上所述,在二十一世纪的城市规划中,大多坚持低碳生态,全球都在探索如何实现这一先进城市发展理念。党的十以来,国家经济社会正式进入了全面转型期,怎样在低碳经济时代中取得竞争力,占据主动权,是每一个城市规划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城市给排水规划者首先要转变观念,以低碳生态为指导,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低碳生态的城市给排水规划模式和理论。

参考文献:

[1]陈东.对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合理规划的研究和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5).

[2]范君,王晓辉.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水量规模的确定[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3).

[3]吴昊.江西省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2.

[4]张洪波.低碳城市的空间结构组织与协同规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5]程望杰.面向“两型社会”的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上一篇:核电项目驱动型组织的特点及其协同管理问题研... 下一篇:新时期民用建筑中结构节能设计注意事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