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效教学走进中学语文课堂

时间:2022-10-21 11:56:52

让有效教学走进中学语文课堂

摘 要: 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本次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其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甚至畸形化的现象,可以说,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的批评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本文结合语文课堂谈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希望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改革 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自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人们对语文教学的思考逐渐冷静,语文教学逐渐回归到理性,朝着务实、高效、求真的方向发展,这是广大语文教师拭目以待的。但伴随课程改革,语文课堂教学还是出现了一些不小的缺失,这引起了我对当前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倡导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于是,学生们动起来了,表现为教师的问题还未陈述完毕,学生们早已纷纷举手,跃跃欲试,教师的问题信手拈来,学生们的答案脱口而出;新课程倡导过程体验,辩论、游戏、课本剧便搬上讲台,一招一式惹得满堂喝彩,前仰后合。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了,师生互动充分了,但在这繁华与热闹过后,我们禁不住要问:效益如何呢?我们往往将热闹的课堂与成功的课堂划上了等号,却不自觉地忽视孩子们是否具有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发展,忽视孩子们习惯的养成、方法的指导和情感的熏陶,出现“课上热热闹闹,课后收获寥寥”的现象。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呢?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的目的。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无效的教指的是阻碍学生学的教,它也有两种表现:其一是显型的,教师不得要领、冷漠无情、枯燥乏味地教,使学生的学大倒胃口,从而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其二是隐型的,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课本知识,这种教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发展,阻碍学生学的所谓教是误人子弟的教。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钟启泉教授明确提出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以,教师必须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而在具体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更应该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思辨时间和说话时间,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教师抓住以下几点,可以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明确教学目标

由于语文学科性质的多样性、特殊性,语文教学承担的任务可以说是无所不包的:一要熏陶学生的感情、性格、人格,培养人的同情心和正义感,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也就是教学生怎样做人。二要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训练语言思维,即教会学生掌握语文的两个基点,即知识点和能力点。知识点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能力点指的是听说读写能力,具体指朗读能力、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应用能力、鉴赏评价能力。这几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包罗万象。语文教学任务的无限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似乎形成了一对矛盾,于是,不少教师就采取延长课时的方法,而当学期结束时,还在拼命赶进度,滔滔不绝地讲。如果教师这样不厌其烦地讲解真的能把语文学科所承载的任务全完成倒是好事,而实际上教师干的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所以,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抓重点、抓关键。同时,教学目标必须找准,如我有一次听老师讲授《雷雨》,课前他已选好了特定的学生来扮演剧中的人物,并让他们背台词,备道具,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最后学生的表演却在全班同学的哄笑中结束,完全体现不了周朴园和鲁侍萍内心情感的变化,也不能从人性化层面探究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更体会不了凝练生动极富个性化的语言的魅力。

二、优化提问设计

课堂提问不是随意地问、无节制地问。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提问不需要思考,学生只要回答“对不对”、“是不是”就可以了,看似热闹,实则耗费学生的时间;有的提问太多,仿佛连珠炮,几乎把学生问懵了。“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越高,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转移的速度也越慢”(《初中生心理学》黄煜峰、雷雳主编)。学生始终处在紧张气氛中,学习的兴趣就会被压抑。有的提问设计欠科学,缺乏梯度。比如我在教授《老王》时,首先让学生找出最能代表作者情感的一个词――“愧怍”,整节课便以“愧怍”字为线索,来思考作者愧怍什么,为什么会愧怍。这样设计,可以达到破茧抽丝、化繁为简的目的。从课堂实际效果来看,这样的提问设计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作者对老王的同情,更能体现出下层劳动人民的闪光点,激起学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而这样处理也与本专题“底层的光芒”更契合。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益肯定是高的。

三、善于倾听

新课标追求的目标是“三个维度”,其中要实现“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就离不开倾听。只有善于倾听,才能了解学生的思维;只有善于倾听,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只有善于倾听,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善于倾听学生的见解,将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时是不到位的,甚至是比较肤浅的。教师要沉得住气,尊重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见解,了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完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说到点子上来。对于错误的见解,教师也不要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而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纠正。特别要注意那些别具匠心,闪现创新火花的见解。要及时保护学生创新的火花,为学生不落俗套、标新立异的见解而喝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一般我们谈《醉翁亭记》的主旨时,都认为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但一次我无意听到一位同学说了这一句话:“欧阳修真的是与民同乐吗?我看不见得。”为何这样说呢?我认真倾听了他陈述的理由:“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作为父母官,他常饮于此,整日寄情山水,哪有时间去处理政务?跟他一起觥筹交错的都是他的随从、宾客,哪来的百姓?他饮少辄醉,难道真的是为滁州陶醉,为百姓陶醉吗?恐怕最主要的还是为了排遣由于被贬而产生的郁闷,以求得暂时的快乐。说到底他这样做的出发点是为了他自己,而非百姓。”我当即对他这一番创新的见解表示赞赏,对他不人云亦云的勇气表示肯定。

四、注重反思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下课之后,教学设计的疏漏往往不找自现。再优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难掩瑕疵。因为教学是“人―人”系统,是主体的、能动的、活跃的人的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教师必须对课堂进行自我反思、研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总之,语文有效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讲求效益,有效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我们必须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后学习。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一位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上一篇:浅析语文课堂上的提问技巧 下一篇:明确目标,找准切点,强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