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建新 从精英到精益求精

时间:2022-10-21 11:53:57

万建新 从精英到精益求精

放弃教师职业只为投入更浓郁的文化氛围中,

用“文物保管员”定义了自己十年。

身处文物之中,身背责任却从未停止摸索、前行。

选入“精英班”从理论到实践,经历小成、挫折到精英,

未曾因“金字招牌”而随意给出定论。

沉迷鉴定三十年,从精英到精益求精。

万建新

武汉文化遗产协会秘书长、武汉博物馆副馆长、湖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中国陶瓷学会会员、文博研究员,从事文物鉴定征集工作三十余年,一直从事武汉地区的瓷器、青铜器、书画及杂件的征集、展览、研究、鉴定工作,特别是对自己的专业瓷器鉴定方面有深度研究。先后参与编著《武汉文物志》等书籍,30余篇。

从摄影开始

“就喜欢你们这样对拍摄照片精益求精的态度”,伴随着一声哈哈大笑主角继续摆着pose接受闪光灯的“照顾”。天公不作美,窗外一排排绿化在大风中摇曳的同时还不忘被大雨淋湿,原定20分钟的拍摄时间因无法在室外取景只能延长再延长。“万馆长,您这么多年的鉴定生涯是否鉴定失误过?”,“从未”。打开采访本,本以为可以趁万馆长忙碌之时给予一个措手不及的问题,没料到当即就得到了答案。随后依然来了一声大笑,不容置疑的自信瞬间提高了“攻坚”的level。按着要求摆设物品、提出新的想法、毫无疲倦的“折腾”出各种姿势,“咔嚓”声就这样在一个小时后停歇。一张张定格,一张张变化,审美的高度成升序般得到体现,这样的纵容或许也成为了一种认同,亦或许他也是一位有着同样精益求精态度的人。

投身“冷门”

20岁就成为了一名老师,无论时代怎么演变教师这个职业一直以来都承载着无数美誉。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园丁”、“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评价更是将其提升到新的高度。“那个年代是当一名教师好还是从事文物鉴定的工作比较好?”,“那时文物鉴定专业是个冷门”。一丝惊讶涌入心头,入行成为教师两年就转头选择另外一个完全不熟悉的行业,失去之前的优厚待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原因才能让人选择放弃呢?“在那里可以沉下心来学习更多的文化,转行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文物保管员”,回答一如既往的简洁和让人摸不着头脑。“当时没有任何犹豫么?一个良好的待遇无疑是每个人都想要的”,“当时并没有像现在一样会去考虑那么多物质上的东西,只是单纯的想去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不考虑物质,只想多学习知识,真的可以这么单纯么?“成为文物保管员是否存类似升迁等隐利”,简单的笑了一笑,“我当文物保管员一当就是十年”。

进入“精英班”

靠得住、肯学是当时万建新老师的标签,而文物保管员却不是一件轻松的活。那时的条件十分恶劣,文物的信息以及陈列位置往往只能靠笔头和脑袋去记忆,形成印象才能尽量保证不会在领导视察的时候出现还需一时半会搜索的情况。“那时候所陈列的文物,没有哪一件是我不知道位置的”,边说着还将手抬了起来,仿佛在找回过去的一些影像,文物陈列其中,只要说出关联便能迅速点出位置。恰逢一名故宫博物院的老师傅调入单位成为保管部主任,对文物的认识和辨别能力从那时起便“被逼”迅速提升。

入行第五个年头,当时知名文物鉴定师耿宝昌先生在全国招收学生,湖北省有幸能提供十六人大名单中的一个名额,万建新老师依靠扎实的功底成功踏入“精英班”。“精英班”并没有就此找个位置开始传授理论知识,而是选择流动性的方式,在广东、江西、湖北等多个博物馆及文物汇聚地进行实地考察演练。“那时跟着耿宝昌老师能获得许多‘特权’,很多地方都是冲着耿宝昌老师的名字才愿意开门让人观摩鉴定,那时候可看到了不少好东西”,说着说着便开始细数那些宝贝来。“当时耿宝昌老师只会让你们在旁边观摩积累么?”,“当时也会有像现在课堂上的考试,不过耿宝昌老师的考试可是让人立马手下见真章的”。耿宝昌老师让每个人随机站在一个文物的面前,当场点人去识别面前的文物的年代,禁止与周围讨论。如此严苛的考试自然造成不少人因为认知度不够而导致识别不准年代,耿宝昌老师不会为此而特意在下一次抽选同一名学生继续识别,而是给予两三次的在旁观摩学习机会后再其名识别。“这样的学习方式的确是逼着人去很快的学习和提高”,跟着耿宝昌老师东奔西走的半年里似乎成为万建新老师记忆中最深刻的一部分,一次次考试的场景犹如历历在目一般,激动的悉数说了出来。从话题的开始茶杯里的水就没有动过,上方原先蒸腾的水汽已经淡淡的有些不见了踪影。

下乡鉴宝

“从精英班归来是否预示着升迁机会同时到来呢?”,“没有,依然还是一名文物管理员,跟之前没有变化,反倒是多了一些责任”。学成归来还来不及有太多休息便开始组队下乡征集文物,这无疑又是一个新的见多识广的机会出现在面前。“那时下乡征集文物,许多人家里条件很差,所以每到年关将至或者春耕的时候就有许多农民拿出‘家传之宝’来换取钱补贴家用,到了晚上只能在煤油灯的光亮之下观察文物”,苦中作乐也许是最好的诠释。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万建新老师在一户农民家中发现一枚做工十分精细的翡翠佩,约好征收价格之后却突发变故,其他亲戚闯了进来提出不同异议,不希望将此翡翠佩卖出,一下子场面僵持了起来。如此精细的文物实属罕见,必须得到有效的保护,万建新老师当下只能将钱匆忙交付后拿着翡翠佩赶紧走人。农户亲戚看到此场景便纷纷追了出来,最后还是在公社的帮忙下才解决了争端。虽然笑着说完这一段插曲,但其中的惊心动魄只怕旁人难以切实感受得到。“有一次我们在麻城发现了一个晋青瓷虎子,虽然是老农的家传之宝,但却认为是‘怪兽’用来辟邪”,在文物保护知识得不到普及的年代类似的情况多有发生,只能依靠人力去一一发现并购置下来保护。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十年的文物保管员生涯中后五年基本上每年都会有3到4个月的时间下乡征集,只有尽早的去发现那些文物才能更好的避免遭到损坏的可能性。

不知停歇

一位前辈去广州鉴定4幅齐白石的作品,当时判断出这4幅是真迹,周围的人也纷纷得出真迹的结论。定下结论之后自己却突然发现有问题,但是又有些说不上来,那位前辈选择将自己关在库房里重新研究这几幅作品看了整整三天,三天后告知众人这几幅作品并非真迹。这位前辈将这个故事告诉了当时已经算是小有名气的万建新老师,劝诫他鉴定东西一定要小心谨慎,在无法百分百确定之前不要肆意给出结论。“您这一生难道就没看走眼过么?”,“从未有过,当自己无法给出理由来论证是真迹的时候,宁可等上几天研究也不会为了‘金字招牌’而妄下定论”。当责任在肩膀上成为负重时,认真对待便自然而然的成了唯一的选择。

“赝品仿制技术飞速提升的同时,如何做到有效识别?”,“精益求精,不断的去学习,不仅要学习如何去识别真迹,还要去了解仿制的工艺,仿制品无论有多逼真那些已经失传的材料工艺是无法用新技术来替代的”。精益求精又一次挂到了嘴边,三十多年的从业生涯介绍中感受不到丝毫的厌倦,过往的经历以及对文物的热爱让每一句言语变得愈加有力。不禁还是问了一句:“三十多年了,您累了么?”,“很开心能看到有许多年轻人的进步,鉴定能力更胜老一辈”。仔细的回味这句言语,再看看桌子上新创作出的图册,一瞬间释然了。罗曼·罗兰:“人生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工厂,那里没有懒人的位置。工作吧!创造吧!”。

上一篇:威廉 桑巴矿工 下一篇:新华诺富特圣诞点灯仪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