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不应成为“美丽的错误”

时间:2022-10-21 11:22:3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新理念,这就使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探究式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学会质疑、善于质疑的品格,是新时代学生素质养成的重要方面。“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有疑而不疑者,不曾学, 学则须疑。”这是晋代学者张载的读书名言, 它充分说明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著名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也曾指出:“中国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出色……,但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撼,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成为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提出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分阶段目标(7-9年级)阅读一项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也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的质疑能力,希望通过他们自己的质疑问难,启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但如果学生的质疑只是流于形式,那将失去它原有的价值,也就成了一个“美丽的错误”。只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才能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一、学生难以提出疑问的原因

通过与学生交流并观察分析课堂反馈,我认为下述三点是造成学生难以质疑的原因。

1.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学生不敢质疑

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和长期以来形成的知识建构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仍然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质疑探究精神,具体表现为学生不愿意提问题,不愿意思考,动手能力较差;缺乏鉴赏知识、批判知识和发现知识的信心、勇气,不敢疑、不愿疑。

2.师问生答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学生没机会质疑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会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长此以往,则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主动发展。这种师问生答的传统模式制约了学生的质疑精神。

3.质疑方法过于单调,学生不会质疑

质疑问难的最常见模式莫过于一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其余学生作答。其实可根据提出问题的难易、主次,选择不同的形式。简单次要的问题可随机指名回答。重要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可用同桌讨论、小组合作探究来解决。那种单一形式的质疑学习,常常使课堂学习缺少创新,个别学生甚至常处于一种“人云亦云”的状态,根本不会质疑。

因而,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语文课堂上重建学生对课文、对事物的好奇心,让学生的质疑围绕课文内容更加深入且更有价值。

二、激起学生质疑的愿望

“疑”是思维的发动机。学生从生疑到解疑的过程就是主动地、积极地学习的过程。通过下列途径可鼓励学生起疑。

1.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调动质疑主动性

首先,创造一种全面、和谐、宽松发展的条件和良好的课堂气氛,给学生较多的表达机会,使学生能主动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一种自由探讨的气氛。另外,教师在课堂中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哈佛大学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

2.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人的思维能动性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一个老师的教学如果形式程式化,老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反之,如果能不断更新和变化,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探求活动。因此,我总是要求自己不断“求新”、“求异”,争取每节课都能给学生新的刺激。例如分析课文时,我摈弃了从头到尾分析讲解的模式,经常变换切入的角度,有时从开头切入如《背景》,有时从结尾切入如《老山界》、《枣核》,有时从标题讲起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时从学生最喜欢的语段入手,有时从学生的疑点入手。

同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都应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尽可能使学生感兴趣,使他们的大脑兴奋,使学生产生疑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动性。

三、让学生学会质疑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指点发问的途径,教给发问的方法。

1.课前预习生疑,促进思考

在每篇课文教学前,布置学生先预习,让学生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划下来,课上对认真提问题的同学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此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如学习《最后一课》中,有的同学在质疑本上写“为什么叫最后一课呢?”显然,这个问题反映了学生认真读书和善于思考,我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在思考中能积极提出疑问,课堂学习目标更易达成。

2.课上重点解疑, 整合思维

从关键词语入手质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时抓住一些关键词语进行质疑问难,深入探讨,常常会成为理解一篇课文的突破口。它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感知课文描述的情景,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养成准确的语言表达习惯。

从重点句子入手质疑。句子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一篇课文的句子不可能每个都讲,只有突出重点,抓住难点,质疑问难,举一反三,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内容和结构上予以指导,学生才能建立句子概念,掌握运用各种句式的能力。如《老山界》最后一句总结全篇课文,抓住这一句让学生质疑,可引发这样的思考: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走”表现在哪里?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来释疑解难,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就会水到渠成。

3.课后质疑,回顾延伸

讲解完课文后,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可弥补教师在教学中的遗漏部分,从而加深理解课文。如教完《捕蛇者说》一文后,有个学生问道:“捕蛇者到底怨不怨恨捕蛇这件事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孩子们敢问、善思,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识、探究意识,课堂真正实现了民主开放,学生学会了思考,也就学会了质疑。

教学的成败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东西,而在于学生提了多少问题,不在于学生从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的惊奇开始的。”学生头脑中只有存在问题,才会去思考。如何提高学生质疑能力,是许许多多的语文教师致力于研究的问题,只有将这个问题研究实,研究透,学生的质疑水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够真正成为智慧的课堂、学生思维放飞的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224002)

上一篇:关于课堂评价的三点思考 下一篇:预设之外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