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从质疑开始

时间:2022-04-21 03:12:11

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从质疑开始

我国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的一代新人。然而现阶段的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都只停留在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习题层次上,很少有学生对书中、教材中的内容产生质疑,就更没有对质疑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科学探究了。

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如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创造条件使学生敢于质疑、习惯质疑、学会质疑、善于质疑、充分开发和利用好质疑这一精神,从而培养我们学生的探究精神呢?

一、质疑与科学探究的关系

1.质疑是问题产生的源泉,是探究的前提,是探究的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中的知识和理论产生了疑问:这个问题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教材中这个理论是怎样得出的?对不对?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许多的疑问,于是就有了问题的产生。在强烈的好奇心驱动下,学生就会有了探究的动力,才可能会进一步思考。

2.探究是质疑的延伸和后续。当然质疑不是我们的目的,提出问题就是为了解决问题。通过实验、理论分析等一些科学探究,解决疑问,进而发现新的问题和现象,得出新的、正确的理论,从而达到探究真正的、最终的目的。

二、转变教育观念,培养质疑品格

首先,我们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要把培养创新素质作为教育教学的最重要的目标来追求,摈弃以获取高分、升重点大学作为教育教学唯一目标的应试教育观;树立以主动追求真理、敢于探究、勇于创新作为衡量优秀学生主要标准的现代学生观;摈弃以“听话”作为好学生主要标准的传统学生观。只有这样,才能使质疑这一认知过程所需的创新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

其次,要激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多给学生讲科学发展史,讲科学家不惟上、不惟书、不迷信权威,为追求真理不惜献出一切的科学精神。让学生从史料中知道,科学发展史上那一次次发明创造,常常是从质疑开始的,通过不懈的科学探究最后获得了真理,以激发学生质疑的勇气,培养学生质疑的意志,以及体验质疑的快乐,这三者构成了质疑的品格。

再次,营造宽松氛围,培养质疑习惯。要把培养学生质疑的思想深刻地溶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并贯穿于我们课堂教学的始终。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遵循民主教学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精心呵护学生质疑的勇气。并创设良好的质疑情景,鼓励他们大胆提问,习惯质疑、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做出恰当的评价,唤起他们质疑的信心。从我们的课堂入手,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我们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和批判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三、加强思维训练,提高质疑水平

学生不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思维能力的局限。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提高思维水平,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1.借假设思维质疑。从假设事物的另一种发展情况提出问题。如在学习分子的热运动时,引导学生进行假设质疑。温度假如能无限的降低,分子的运动将如何?要是分子的运动真的停止下来,物质将会怎么样?其性质将会怎么改变?等等。

2.作类比思维质疑。将相近的事物和现象作比较,发现和提出问题。在学习了电场、磁场、重力场后比较这“三场”,引出质疑,这三种有什么内在联系?之间是否相互影响?

3.以发散思维生疑。在讲到力的三要素时,组织学生多角度的讨论分析,为什么力的要素不是一个?又为什么不是四个、无个要素……?确定几个要素的依据是什么?从纵向思维、横向思维提出问题,引导我们的学生如何对问题进行探究。

4.开发想象质疑。在学习原子物理时,向学生介绍,有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反质子、反电子”物质、学生提出,如果由反质子和反电子组成的原子,那不是得到与通常原子不同的“反原子”(即原子核带负电,核外带正电)?那么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是不是还可以向“负”方向发展了(负原子序数)?这些反物质又有些什么性质、特点?能有什么作用?从而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思维训练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纵向思维、横向思维、换位思维、逆向思维等等,在学科教学中要不断渗透各种思维方法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

四、拓展知识视野,培养质疑方法

当然我们的学生有了怀疑意识和批判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质疑作为一种思维活动,是以丰富知识为背景进行的,一个人的知识背景越丰富,储存的信息量越多,提出的质疑质量就越高。因而要引导学生不断地扩展知识视野,主动吸纳新的知识、新观点,从而不断提高质疑的水平。指导学生从社会实践、前人积累知识、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去发现问题、产生问题。

1.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去发现问题。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现状,是问题产生的永不枯竭的资源。作为一个中学生,应会关心社会和他人,深入调查和观察研究,从较小的切入口去发现问题。

2.从信息资源中去发现问题。前辈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宝贵资料,现代的传媒和网络技术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的信息,善于从资料和信息中捕捉问题进行怀疑、批判研究,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战略眼光和竞争素质。

3.从社会交流与学术争论中去发现问题。人脱与动物,借助于语言、文字进行社会交流。大家与社会上的前辈和同辈、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交往中,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会对同一对象、同一过程,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看法与观点的争论,这是社会宽容和学术繁荣的象征,也是新智慧火花产生的肥沃土壤和推动学术向纵深发展的不竭的动力。同学们从关注社会交往中、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从社会文明进步中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使自己成为人类社会科学文明的继承者与创造者。

4.从科学想象与幻想中去发现问题。中学生正处于心智迅速成长和发展的时期,抽象思维能力由经验向理论型过渡,个别学生甚至已具备有较为成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知识迁移与比较能力。珍视“胡思乱想”,大胆进行科学幻想,是产生问题的源泉。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大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问题的提出可以有多种的角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勤于思考、学会质疑,养成质疑的习惯,不要盲目迷信教材,盲目跟从。总之盲目的迷信,盲目的跟从,不去质疑,不去探究,就会造成失去理想、失去创新精神、失去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市龙岩一中分校)

(责任编校:长江)

上一篇:浅谈在初中体育课中如何关注女生心理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