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考大学生学习成就归因及对策浅析

时间:2022-10-21 11:11:29

补考大学生学习成就归因及对策浅析

摘 要: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高校文、理、工、医、经、管、法7个学科门类12个专业班级大二在校第一次出现补考的125名大学生,选取补考学生所在班级学习条件相近的125位同学作为对照组,分析补考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成就归因因果关系,以及学习成就的归因因素,提出改善和提高大学生学习正确归因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补考大学生;成就归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2-0060-02

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直接影响其学习信心和对前途的期待。学业成功与失败是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不同的归因倾向会引起不同的期望和情感体验,由此而产生不同的学习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归因倾向是可以改变的,因此,研究补考大学生的学习成就归因情况,对于教师运用教育与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积极的归因,提高学习成绩,促进补考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一 对象和方法

l 资料来源与对象

在某大学教务处老师的协调组织下,选取文(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专业)、理(应用数学、物理学专业)、工(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经(经济学专业)、管(教育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法(法学专业)等7个学科门类12个专业班级2004级本科学生,以2005―2006学年(大二)第一学期期末课程考试在校第一次出现不及格需参加补考的125名学生为补考组,以每一位补考学生所在班级的学习条件相近,共选取125位同学作为对照组,进行大学生学业成就的自我归因调查。

2 研究方法

2.1 对两组学生用“多维度一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中关于学业成就归因量表进行测试,对两组学生的学业成就心理控制源进行比较分析。MMCS中关于学业成就的项目24个,提出四类归因,即内控性的能力和努力,外控性的运气与背景。为避免负分数,笔者对记分方案作了调整,并按总加量表形式来确定总分。调整后,对应用于外控性12个项目从“不同意”到“同意”的等级赋分分别用0~4进行五级记分,但对内控性的12个项目,从“同意”到“不同意”用0~4的五级态度记分法。这样,测验总分在0~96分之间;分数越高,外控性越强;分数越低,内控性越强。

2.2调查数据用EXCEL2000录入并整理,用SPSSl2.0软件对两组样本进行了配对T检验、X2检验的显著性差异等统计学分析。

二 结果

2.1 调查补考人数125人中,其中男生71名,占56.8%;女生54名,占43.2%。对照组125人中,男生65名,占52.0%;女生60名,占48.0%。

2.2所有被测试者在MMCS上的得分最小是12分,最多是89分。补考组平均得分为51.11±13.87分,对照组平均得分为38.70±12.19分,两者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异(t=4.48,P

2.3由于“多维度一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中关于学业成就归因量表国内尚无标准的常模,本研究在大量文献查阅的基础上,确定以得分高于60分者为外在控制型,得分低于40分者为内在控制型。根据确定的内外控制型的划分标准,分别计算出外在控制型人数比例,补考组为27.60%,对照组为18.40%,两者差异不显著(P>0.01);内在控制型人数比例,补考组为20.80%,对照组为41.60%,两者差异显著(X2=18.60,P

从被调查大学生的自我学习成就归因测试结果看出:(1)从两组被试在MMCS上的得分均值比较来看,补考组学生对学业成就内在归因的倾向性和对照组内在归因的倾向性有显著性差异。(2)当把对照组看成是学生总体的一个有效样本时,则可认为学习成绩相对好的同学倾向于内在归因,补考组的同学则倾向于外在归因。

三 讨论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ernard Weiner,1974)以成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提出了一个归因模型。他认为,个人对成败的解释不外乎以下四种因素:(1)自身的能力;(2)所付出的努力程度;(3)任务的难度;(4)运气的好坏。其中,能力和努力是描述个人特征的“内控性原因”;难度和运气则是表示环境因素的“外控性原因”。调查显示:补考组MMCS得分与对照组两者差异显著(P

倾向于外在归因的学生会弱化学习成就及其学习动机,倾向于内在归因的学生则有助于其学习成就及学习动机的提高。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被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这些内部原因,个人会感到愉快并会继续争取成功;被归因于试题太容易或运气比较好等外部原因,个人将不会通过努力学习而获得再次成功,而是等待下一次的好运气。考试中成绩比较差,被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这些内部原因,会对个人的自尊产生消极影响,并会削弱以后对成功的追求;被归因于试题太难、太偏或运气不好,一般不会影响个人的感觉,也不会影响原有学习的努力程度,但也不易出现制定新的更高的学习目标和成功追求。

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自我成就归因因素外,还与个人专业学习兴趣有密切关系。由于笔者研究视角的局限,本文为消除由于个人学习兴趣等原因导致多次多门出现不及格现象混杂因素的影响,特选取2004级大二在校期间第一次出现补考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补考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成就归因因果关系以及学习成就的归因因素,为指导补考大学生积极正确归因,促进其健康成长提供依据。

四 对策建议

1 引导学生全面归因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补考产生的原因,从自身的能力、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任务的难度、运气的好坏等方面做一个客观的评价,做出全面的分析。对较易控制的不稳定因素,加个人努力程度方面,引导学生做全面深刻的分析,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及和成绩好的同学之间的差距。这样有利于补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努力程度,为新的学习目标加倍努力。

2 指导学生积极归因

当学生学习取得成功时,可把其归功于“自己的努力”这一不稳定的但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会启发自己,今后想进一步取得成功还必须继续努力;还可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从而使自己产生一定的满意感,增强成功学习的信心。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取得成功是不是由于任务容易或这次运气好,因为这些都属于外部因素且不可能控制,从而提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而应该更加努力,使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当学习失败时,引导学生不要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行,从而产生自卑感。而应多想想,这次失败可能是由于任务过难或运气不好,纯属一次偶然事件,或可能是自己在这方面努力的程度还不够,学习方法不当,或是情绪状态不佳等因素导致的,需要再调整学习方法和情绪状态,花大力气,从而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要求等。

3 进行团体归因

这种归因技能类似于医学上的集体会诊。因为个人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再加上归因者某种动机或自尊心的影响,往往会增添一些主观色彩,易产生归因误差。为此,辅导员老师有必要以团体讨论的方式,如召集补考的学生进行团体归因,或者以学习组的形式对成员学习进行逐一的讨论分析,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认知别人的归因和别人对自己的认知归因,正确认识自己。

4 对学生归因进行及时强化或矫正

当学生做出积极归因时,指导老师要及时加以肯定,给予强化。当学生做出消级归因时,指导老师要帮助学生及时加以矫正,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归因倾向。同时,要教育学生辩证地看待成败得失,鼓励学生勇于尝试,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渴望成功。创建鼓励成功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追求成功中前进,在克服挫折中成长,形成一个学习成就归因与行为的良性循环模式。

5 针对性的辅导

补考大学生在学校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资料显示,补考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因此,作为指导老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于不同的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去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其面临的具体问题,使学生减轻心理负担或者放下包袱,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收稿日期:2006-07-11

作者简介:范亚峰(1972-),女,陕西礼泉人,实验中心副主任,实验师,从事教育学心理健康研究。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论语文训练 下一篇: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