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班级中的“小捣蛋”

时间:2022-10-21 11:09:07

如何应对班级中的“小捣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年代,在大人精心呵护下长大,个个都聪明、胆大、淘气、顽皮、可爱。虽然我们常说淘气和顽皮是孩子的天性,但这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这种淘气和顽皮已经发展到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事情,这种习惯若不加以改正,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老师就要学会思考孩子调皮背后的秘密。只要老师善于观察和分析,这些调皮的孩子会因遇到“知音”而发挥他的优势。常听专家说,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隐语便是,老师不该去怪孩子,只有多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是否恰当。

一、要倍加关爱和鼓励“小捣蛋”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比如,有些“小捣蛋”,他们喜欢乱动,活动时也常常打打闹闹,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及关注不够,他们中有的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老师的关注,获得老师的爱。因此,对于他们,教师更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语言和表情,而要通过多种形式,向他们表示我们的爱。即使只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心的话语、几下亲切的抚摸,都会使他们感受到“老师还是爱我的,我应该听老师的话”。尽管孩子年幼,但他们的自尊心很强,教师更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他,尽量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他,尽量找出其闪光点以鼓励他们进步。

二、绝对不能孤立“小捣蛋”,引导他进入班级这个圈子里

有的老师会把班级里的“小捣蛋”像病菌一样隔离开来,我想说这绝对是一种错误的做法,表面看来他是“消停”了一会,但是毕竟是孩子啊,这样做不但对他的身心造成伤害,而且久了他会更加的变本加厉的“捣蛋”。所以我们老师要引导班级中的孩子都来做他的朋友,用朋友的友谊来感化他,同时如果在班级中不改变“捣蛋”孩子在他人心目中形象,“捣蛋”现象会越演越烈,恶性循环,所以我们不主张去孤立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其实调皮捣蛋的孩子最渴望朋友了,他融入了班集体,有了集体荣誉感,就会慢慢变得不再“捣蛋”了。

三、对于“小捣蛋”的捣蛋行为应该客观地分析其动机

有的时候班级里的“小捣蛋”会有拆毁玩具、用具的行为,作为老师我们不要滥加责罚,要具体分析。对于其探索精神予以肯定,但同时又要注意教育他爱惜物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有些孩子拆卸玩具、用具,是出于好奇,想弄清其内部结构、工作原理;有些孩子还别出心裁把玩具改作他用,这是他创造力的萌芽,只要不是成心毁坏,不应横加指责,而应当给予正确指导。但也要注意,有些孩子拆毁用物,纯属破坏行为,如砸椅子、摔碗等,对此,我们就不可姑息,须严厉批评制止。总之,对于“小捣蛋”的“越轨”行为,一定要客观地分析其动机,着眼点在肯定、发扬其积极方面,在此前提下加以正确引导,孩子感到你理解他、尊重他,他就会听你的话,用正确的手段去探索事物了。

四、要培养“小捣蛋”有责任感

班级里的“小捣蛋”往往我行我素,责任感不强,所以我们要引导他在完成任务中增强他的责任感。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找机会让他充当有意义的角色,使他感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产生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他战胜自己的弱点,增长各种能力的自信。比如让他担任老师的助手,每天安排他分发玩具、收交作品、布置或清理活动场地、为花草浇水、给鱼缸换水、摆放课桌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他做事的同时老师要适时鼓励,对其好的表现要及时夸奖,“小捣蛋”的热情很高,我们要相信他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后,“小捣蛋”感觉到了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有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不可以再调皮捣蛋了。

五、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启发性的物质环境。

由于调皮儿童的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旺盛,信息含量少、内容贫乏的环境会导致他们探索欲望的下降,再加上他们精力旺盛,当环境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时,他们只能把剩余精力发泄到扰乱秩序、欺侮小朋友上面。所以,教师在创设物质环境时,一定要为调皮儿童提供多层次、多感观的操作材料和实验探索材料,这些材料应是适应甚至是超越儿童发展水平的,富于挑战性的环境才会激起调皮孩子更强的探索欲望。同时环境还应是启发性的,不仅要激发儿童与环境进行互动,更重要的是鼓励儿童自己寻找答案,并找到多种解释。

六、加强家园联系,育策略

对于“小捣蛋”的教育,我们还应注重家园联系这一重要的环节。通过家访及电话联系等多种渠道,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调皮儿童的办法。调皮的孩子大多精力充沛,在家中无法完全“宣泄”,因而显得特别调皮。所以,我们建议家长应多带孩子到户外,让他们尽情玩耍,通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平时在家中,也可让他们多做些安静的活动。如拼图、画画、手工制作、听故事、看图书等,通过动静结合,引起孩子的兴趣,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在家庭访问中,经常可听到孩子的家长说:“孩子年纪这么小,有时说他也听不懂,气不过,就只好揍他了。”这时,我们告诉家长,打孩子并非一种好的管教方式。孩子在挨过一次打后如果再犯同样的错误,就再打得重一点,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不但使孩子永远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还很可能演变成孩子对父母管教的反抗或顶嘴。我们建设家长采取“冷处理”、精神鼓励等方法,以取得家园教育方法的一致与默契,并且及时地互相反馈幼儿在家在园的情况,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园共同配合教育,大多数“捣蛋”孩子的行为习惯及多方面的表现,都有明显的进步

教育个别调皮捣蛋的孩子是需要爱心和耐心的,调皮的孩子是很有“个性”的,他们的这些“个性”恰恰体现了创造性人才的突出特征,因此我们切切不可视他们为“异类”而频频批评指责他们。相反,应认识到他们个性中蕴涵的独特价值,予以欣赏,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正确的教育观才能引导教师正确的处理好每个细节,把握点滴,教育孩子就必定会有所收获。

上一篇:综合运用知识,提高读图水平 下一篇:大英图书馆将存档海量网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