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6岁幼儿绘本阅读中画面理解水平研究

时间:2022-10-21 10:15:36

5岁~6岁幼儿绘本阅读中画面理解水平研究

【摘要】绘本是早期阅读的主要材料,对画面的理解在绘本阅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以无字绘本为阅读材料,选取30名5岁~6岁幼儿为调查对象,运用口头叙述(oral narration)的方法让幼儿叙述绘本故事,并将幼儿的叙述转录成文字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幼儿能够准确理解画面,但是对背景和细节的关注不够;幼儿对单幅图的理解较为正确,对图与图之间的关系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阅读画面富有创造性,能够自如地续编故事情节;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与画面理解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5岁~6岁幼儿;无字绘本;画面理解;口头叙述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11-0026-04

【作者简介】郑荔(1970-),女,山东临沂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刘书元(1987-),女,马来西亚人,新西兰威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硕士,新西兰英才教育中心教师。

一、 问题提出

近年来,早期阅读愈来愈受到重视,在早期阅读中,绘本是主要的阅读材料,“看画就能明白故事”是图画书最本质的特征,画面解读在绘本阅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大班幼儿(5岁~6岁)能说出所阅读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那么,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5岁~6岁幼儿是否能够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又应该如何提高幼儿绘本阅读的能力呢

许多学者对幼儿的图画理解能力做了很多研究。如丁祖荫(1964)发现幼儿对内容比较生疏的图像可能更多地做出“列举”似的反应,对图义判断的正确率也较低;对于内容熟悉的图像,可能更多地做出“描述”和“解释”的反应,对图义判断的正确率很高。史慧中(1986)研究发现,绝大多数5岁~7岁幼儿能讲述图片的主要内容,其中不少幼儿能主动讲述图片的主题思想,会在简单交代地点、景物之后,将图片主要内容作为重点讲述 ①。李麦浪(1999)研究认为,大班幼儿能正确、全面、深入地理解图书,并能较连贯地讲述图书的内容,对一页接一页的画面能进行联想,表现出较好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②。综上所述,学者们对幼儿判断图画的主题、细节观察以及理解图与图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有不同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澄清。此外,丁祖荫与史慧中的研究侧重幼儿的看图讲述能力,与绘本阅读有一定的差异,而李麦浪的研究则主要关注角色、地点、事件、连贯性等故事因素,未能充分解释幼儿理解绘本画面的相关问题。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建立在幼儿绘本阅读水平与特点的基础之上。因此,本研究拟对大班幼儿图画理解能力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研究5岁~6岁的幼儿是否能够正确理解绘本故事,对画面中人物形象、细节及画面之间关系的理解水平如何,以及是否具备围绕画面进行想象的能力,并在上述基础上探究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与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具体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研究:(1)5岁~6岁幼儿对画面理解的准确性;(2)5岁~6岁幼儿对画面理解的丰富性;(3)5岁~6岁幼儿对画面理解的创造性,主要考察想象能力;(4)分析幼儿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过程

选择南京市两所幼儿园大班幼儿共30名,男女各半,幼儿事先没有看过测试用的绘本。先让幼儿看一遍绘本《灰袍奶奶和草莓盗贼》,然后让幼儿进行口头叙述,对幼儿叙述的内容进行录音,转录为文字之后进行详细归类并统计分析。

(三)研究材料

无字绘本没有文字,叙事的功能完全由图画完成,没有文字线索,幼儿主要通过视觉感知绘本的图画,因而能够考察幼儿对画面的理解水平。本研究选择的是美国画家莫莉・班于1991年获得凯迪克银奖的作品《灰袍奶奶和草莓盗贼》。选择该绘本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绘本有具体的情节,也有抽象的成分,对幼儿阅读理解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2)绘本画面之间连贯性强,既能考察幼儿对单幅画面的理解,也能考察其对画面之间联系的理解能力;(3)绘本的细节对故事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4)画面有许多留白,能够反映幼儿的想象力。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画面理解的准确性1. 理解人物角色

该绘本画面中有两个人物角色:灰袍奶奶和草莓盗贼,有时画面对开页出现两个以上的灰袍奶奶或草莓盗贼,幼儿是否会产生混淆,是否能够正确识别这两个角色。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能够正确掌握画面中的角色形象,其中对两个人物都能正确识别的占了将近一半(46.7%),而错误理解角色的占30%。这说明幼儿理解画面中的人物角色已达到一定水平,为理解整个故事打下了基础。

2. 理解图与图的关系

绘本具有翻页功能的特点,其中的画面与画面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具有连续性,如果仅仅理解单页画面则无法较好地理解整个故事。本研究通过分析幼儿的口头叙述,对幼儿是否能够正确理解画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33.3%的幼儿能讲述单幅图,未能涉及图与图之间的关系;23.3%的幼儿叙述故事时能注意到画面之间的关系,但是内容零散混乱,轻重倒置或不断重复,未能关注到画面间关系的逻辑关系;43.4%的幼儿叙述故事时,能较好说明图与图之间因果关系以及情节之间的密切关联。大部分幼儿难以建立图与图之间的正确关系,特别是在故事的高潮部分存在理解上的困难。该绘本的高潮部分是关于灰袍奶奶和草莓盗贼之间躲避和追抓的过程,对于图与图关系理解混乱的幼儿,正是在这一部分出现了理解困难,如:有的幼儿会反复讲述同样的内容“灰袍奶奶逃走了,草莓盗贼又找不到她了”。

(二)画面理解的丰富性

1. 叙述使用的词类

幼儿口头叙述画面时,如果使用了较多的动词,表明幼儿对画面中人物的动作具有较好的观察能力,而形容词的使用数量,则能够反映幼儿对画面关注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反映幼儿理解画面的丰富性。在本研究中,幼儿讲述绘本时使用词类的统计,详见图2(下页)。

由图2可以看出,形容词使用的比例仅为12.7%,而动词的使用量所占比率最高,达51.8%,名词比率为28.5%,可见形容词使用量远远少于名词和动词。从形容词使用频率低的情况可以反映出幼儿画面理解的丰富性欠缺。

2. 故事背景的理解

背景在绘本中非常重要,而在无字绘本中则更为重要。本研究统计发现,只有8名幼儿注意了画面中的背景,其他幼儿未能叙述故事发生的地点等信息。绘本《灰袍奶奶和草莓盗贼》的特点之一就是情节发生在不同地点,而幼儿恰恰忽略了这一元素。史慧中研究发现,33.81%的大班(5岁~6岁)幼儿在看图讲述过程中谈到时间;40.85%的幼儿不但谈景色和人物特征,而且谈得很具体① 。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所用绘本比史慧中的测试材料更复杂,因此,幼儿表现出的背景观察能力也较弱。

3. 画面细节的观察

绘本《灰袍奶奶和草莓盗贼》中作者特别强调的细节有15个,这些细节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观察下一个画面,或是为故事情节增加趣味性。据本研究统计,有19名幼儿观察到画面中的细节,但平均只能观察2~3 个细节。这说明幼儿能够关注到画面中的细节,但观察细节的能力还有待于引导。

(三) 画面理解的创造性

本研究将创编对白和独白、描述心理状态和想象画面以外的情节作为评价幼儿想象力的标准。统计发现,幼儿能够凭借对画面的观察分析创编情节、描述人物对话或独白,如图3所示。

阅读者对画面中人物心理活动的猜测,是建立在对人物角色的动作和表情的观察以及对情节发生的正确理解基础上的。本研究中,有28名幼儿观察到画面中人物角色的表情和心理状态,平均每人关注3~4 个心理状态;有20名幼儿对于画面以外的情节进行了创编,平均创编3~4个情节,说明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具有创造想象能力,能够自如地续编故事情节。

(四)画面理解与语言发展的关系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提倡通过阅读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本研究中将幼儿是否能够理解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关系,作为幼儿绘本阅读理解水平的指标,将叙述故事的含句量作为衡量幼儿语言水平的指标。如上页图1中已经展示了幼儿理解图与图关系的三种不同水平,我们对其中的含句量做了统计,具体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仅能理解单幅图的幼儿,讲述绘本故事的含句量平均为19.5;关注到图与图关系但不能正确理解的幼儿,其含句量略高于理解单幅图的幼儿,达到了19.9;而能够正确理解图与图关系的幼儿的含句量达到26.5,远高于22.6的平均数。这个数据告诉我们,阅读理解水平较高的幼儿,其语言发展水平具有同步性,阅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是能够相互促进的。

四、研究结论与教育建议

(一)幼儿能较为正确地理解画面,但对背景和细节的观察不够

研究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够理解并完整叙述故事,其中70%的幼儿能正确理解画面中的人物角色,说明幼儿较好地理解了绘本中的画面。但与此同时,虽然绘本的背景和细节对故事的发生来说极为重要,但大部分幼儿未能关注到故事背景,对画面中的细节观察则更为欠缺。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应采用多种策略,启发幼儿全面观察画面,有效引导幼儿不但观察主要人物角色,还关注故事的背景,观察细节并猜测与故事之间的关系。

(二)幼儿对单幅图的理解较好,对画面之间关系的理解较弱

本研究对幼儿理解画面之间关系的能力做了深入分析,统计表明,能够正确理解画面之间关系的幼儿不到一半,其他幼儿要么只能理解单幅图,要么不能正确解释画面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逻辑混乱或者机械重复。这一结果告诉我们,教师应有技巧地引导幼儿观察哪些是主角、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贯穿主题思想的是什么情节等等。教师还应鼓励幼儿先去想象或猜测下一幅图可能发生的事,或者与幼儿讨论角色在想什么、会说出什么话等等,然后通过不断练习使幼儿能连贯讲述故事、推理前因后果。

(三)幼儿的想象创编水平较高,应激发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幼儿的叙述不仅涉及直接感知的事物,而且涉及一些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大部分幼儿都有能力自编情节、想象故事情节、创编人物对话、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这种创编活动能够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还能培养幼儿创造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由此可见,《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5岁~6岁幼儿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是非常符合幼儿实际阅读发展水平的。这也启发我们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更多使用无字绘本为阅读材料,因为无字绘本留下的想象空间非常大,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进行想象和创编活动。

(四)幼儿阅读理解水平与语言能力密切相关

本研究对幼儿的阅读水平与语言表达水平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结果发现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与其绘本的阅读水平是同步发展的,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绘本阅读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而幼儿语言水平的提高也必然能够更为顺畅地进行阅读,从而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由于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只选择了30名幼儿为被试,只测查了一本绘本,使得研究结果存在局限性。此外,研究重在描述幼儿绘本阅读理解水平,未对性别差异、家庭文化背景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今后研究中将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做比较,对幼儿阅读水平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以更好地发现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特点,为幼儿园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晖.论绘本的性质与特征[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1).

[2] 王蕾.图画书与学前幼儿语言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8.(7).

[3] 闵兰斌.3-6 岁幼儿故事图式建构特征的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 康长运,唐子煜.图画书本质特点研析[J].大学出版,2002,(2).

[5]黄铁斓.图画书:对话与言说[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6] 张迅.试论图画书设计中的“翻页惊喜”[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

[7]吴建荔.图画书: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J].幼儿文学,2007.

上一篇:从历史视角论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回归儿童经验... 下一篇:江苏省六地区幼儿园师资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