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科研素质的途径

时间:2022-10-21 10:14:16

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科研素质的途径

摘 要:高职院校重视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应用性科研对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本文对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途径,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科研素质 培养途径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从事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对院校科学决策、可持续发展,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以研促教,不断创新,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现状:

我们对10所高职院校近200名教师科研素质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如下:

1. 科研观念不强、科研动机不端正。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只要把书教好, 科研工作是学院科研管理部门的事情, 没有意识到科研是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有力促进,单纯把科研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和取得经济效益的手段。特别是从企业来到学院的“双师型”教师,科研概念比较模糊,对科研工作感到十分陌生和遥远。

2. 固守传统观念,缺乏创新精神。当今高职院校对科研意义缺乏正确认识,不少教师认为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地方,教学才是中心工作,科研是研究机构和专家的事,不是教师必须做的工作。没有真正把科研看做衡量办学水平和提高办学质量的标准,不少教师安于现状的传统教育运作方式,缺乏创新精神,不能提升自身科研素质。

3. 科研合作意识不强、研究水平层次较低。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在科研中普遍缺乏团队合作,单打独斗、单兵作战的现象十分普遍。科研论文大都停留在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上, 很少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对专业领域的研究少之又少。

二、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的策略

1. 建立激励机制, 激发科研激情。激励包括情感激励、待遇激励、目标激励与环境激励。前三者是管理工作者都知晓的激发员工作激情最常规的方式, 环境激励则是激发科研激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高职学院要善于创造最优的科研氛围和环境,建立健全科研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

2. 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具有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不仅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是一名普通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改变长期以来只重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忽视科研工作的传统教育观念和习惯。教学与科研是大学的两个不能相脱离的基本职能。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统一起来,通过开展科研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

3. 优化服务,增强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管理部门要改进服务质量,加强对教师科研素养的培养。科研管理人员要做好与教师的沟通,充分了解教师的科研诉求,增强科研信息的搜集与,开展科研论文写作、科研课题申报、专利发明创造等方式方法的培训与指导等,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聘请学术界科研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学者和行业企业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给教师讲授从事科研工作的经验与体会,传授进行科研的方法与手段,指导教师科学有效地开展科研。

4. 加强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构建高职教师科研评价与奖惩机制。高职院校要努力营造科研氛围,积极创造科研条件,着力创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每年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依据“服务于行业、产业、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与校企合作单位开展实质性合作,从科研生产第一线的实践中找项目、找课题,抓好立项管理和项目过程管理,全面掌握项目的研究进展情况,同时要加强科研成果管理,着力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水平,及时有效地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5. 加强学习培训, 提升能力水平。高职学院教师要通过自我学习和专家辅导相结合的办法, 不断强化科研理论与专业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从文献检索、项目申报、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多途径的学习, 同时通过专家引领、课题带动,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科研素质提升的必要性及途径

1. 高等职业教育直接面对市场,要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学生,就需要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科研素质势在必行。

2. 在高职院校内,相当一部分“双师型”老师教学前没有经过专业的教师培训,在科研意识和科研投入方面严重不足。他们根据来学校之前的企业实践工作经验进行教学,缺乏深厚的理论作基础,教学效果很难符合院校的要求。

3. 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优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基于“双师型”教师较为雄厚和成熟的校企合作资源,鼓励他们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深入行业企业,与企业工作人员合作进行技术改进、设备改造,吸引企业的经费投入,拓宽科研资金的来源。

4. 为“双师型”教师开展科研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对立项的省市级课题、国家级课题予以配套经费保障,对教师、获得科研奖项、获得职务专利授权等予以经费资助。

正如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所言:“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就不可能配演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也就不可能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我国职业教育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科研的创新。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增强高职教育科研实力对实现高职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意义,采取多种途径不断提升高职教师的科研素质。

参考文献

[1] 孟令臣 曹晔.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抽样调查分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9期

[2] 王彩凤.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1月

上一篇:企业的经营决策如何紧盯市场 下一篇:电子文档对档案管理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