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南瓜灯雕刻制作

时间:2022-10-21 10:12:45

透视南瓜灯雕刻制作

摘 要:在劳技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他们劳技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影响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果,影响教师教学内容实现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为此,作为一个劳技学科的教师,就更希望在课堂教学中用学生的求趣、求疑、求新、求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乐学、好学、想学、思学。

关键词:兴趣;设疑;直观教学;心理体验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劳技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培养学生劳动技术素质的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如何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知识学习、技术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值得劳技教师探索、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一点认识和做法。这种做法不一定适合其他学科的老师,但至少是非常适合我的劳技学科教学的,我希望把我的这份快乐、享受分享给我的同行们。

一、以新颖、别致的方式引入新课

课堂教学引入如同交响乐中的《序曲》,精彩的引入能起到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和带入情境的作用,所以,上课一开始,教师应以新颖、别致的方式,如,有展示有创意的实物、巧妙的提问、讲述生动有趣的实例等把学生带入一个新奇的境界,激发他们学习和动手实践的欲望。例如,从西方的万圣节和中国的清明节谈起;从南瓜灯的由来,南瓜为何物聊起;从南瓜具有哪些营养价值和医用药用价值,能和哪些菜在一起搭配说起?最后导出本章教学内容新内容――南瓜灯的雕刻制作。此时的学生会带着重重疑问,产生愿知其详的急切心情。显然,教学中教师若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开场白或设疑或激趣,无疑会使学生进入受激发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从事课堂的学习活动。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能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互动,大家都会带着一个好奇的心理,迫切希望老师将他们领入知识的海洋和殿堂,为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而这一过度和铺垫在劳技学科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我想其他学科教学也不例外。

二、充分利用网络介绍现代信息、视频

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人类共有的天性,青少年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对周围世界特别是最新发生的事情不但好奇而且还怀有积极探索的欲望。根据学生这种求新猎奇的心理特点,教师有必要本着“知识点源于教材、具体内容不拘于课本的原则”,结合有关章节和学生具体实际情况,向他们适当介绍一些新知识、新技术,例如,西方的万圣节是哪一天?他们是如何来享受的?这一天的街上都有哪些活动表演?这和我们国家的哪个节日比较相似?而我们国家的这个节日这一天大家又是如何来度过的?等知识,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提前布置给学生在家查阅相关的资料、内容,提前了解并掌握第一手资料、信息,与此同时网络的信息、视频还给每一个学生打开了眼界,他们可以无需走出国门就能知道:每年的10月31号这一天国外的人正享受着万圣节给他们所带来的快乐。与此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会把万圣节和我们国家的某一个节日进行相互对比,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我国的清明节这一天中国人是怎样度过的?都有哪些行为、习惯?你是否都知道这些?你是否参与这其中的某项活动之中?有何感觉、收获?事实上,每当将这些内容引入课堂后,连最“淘气”的学生也会凝神静听,学习兴趣顿时倍加浓厚,学习热情也会不断高涨,学生会从开始的不喜欢到喜欢,从而真正爱上这门课、这个作品及劳技学科教师,因为是老师引领学生打开通向世界各地的大门和知识的每一扇窗口,正因为有了这扇通向世界的窗口,学生才变得异常兴奋、开心、快乐,才会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三、力求学习材料直观化

课本中的学习材料和实际中的教学内容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不是说你想上的内容、同学们特感兴趣的内容书中就有,就能上,即便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就很有意义但并不受学生喜欢,很多教学内容往往比较抽象或一时不被感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学习材料直观化,由静到动,由图片到视频,再到实物;由抽象转变为具体,然后引领学生去观察、思考,这样整个课堂气氛就会更好。我在南瓜灯的雕刻制作教学过程中,首先从网上下载了很多万圣节前后相关的国外的一些活动视频,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这个节日的街头气氛,然后再慢慢引入南瓜灯的雕刻制作,大家个个兴奋不已,争着对照实物描述南瓜灯的特点、风格。由于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故听听、看看、想想、说说、动动,结果非常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并达到了教学的目标。由此可见,恰当地使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和投影、幻灯、录像等直观手段,有效地调动试听感觉,引起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能使学生产生认真、主动的学习愿望,这样教师不仅抓住了学生,还抓住了教材,因而能够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并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这一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正是每一个劳技教师在课前备课、设计中所期盼的。

四、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教师应正确地引导他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教师在讲授南瓜的雕刻制作的同时,把食用药用知识等也贯穿其中,加上国外万圣节的典故大家当然愿意课后认真学习并自觉进行练习。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课后的实践,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心理体验,而这种心理体验会进一步使学生对劳技课的学习产生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持久而认真的热情。学生会带着课上这种激动和热情回到家中自己进行课后的雕刻制作,而这种自觉的操作行动就是学习中最好的学以致用。

总之,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有很多,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还要研究各种方法和手段,并把自己所研究的成果带入课堂,进行实验教学,此外,还应将劳技知识趣味化,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学习、去实践,并使之在学习、实践中体会更大的成功喜悦和乐趣,最终将兴趣转化为学习上的动力。培养和实现当今动手动脑的复合型人才是每一个劳技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责任看似并没有什么,但是如果要真正落实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不是一句空话、大话,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新教材内容(新课本)、新教学模式(五段式教学)一再强调:教师在教材选择上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欢,凡是喜爱的教材,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凡是一个好的劳技教师都会在课的设计中利用不同的方法、手段、模式来调动学生上课的学习兴趣、激情,只有这样才能显现课堂、课后的教学效果,教师此时才会有一种成就感。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劳技学科教学才能体现真正的意义,才能更受每个学生的欢迎,这就是课堂教学中兴趣指导下的学习激情。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五十四中学)

上一篇:例析高中数学三角函数解题中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浅谈初中生物课的“高效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