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训练点 引领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时间:2022-10-21 09:08:07

找准训练点 引领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摘要:阅读教学通过在各文本中找准训练点,引领学生“品读”文本,“感悟”文本,“拓展”、“延伸”文本。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阅读教学;训练点;引领;品读;感悟;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30-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应是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体验特定情境中人物的情感,领会作品的人文内涵,领悟文本的表达方式。所谓训练点,就是学生语言实践和感悟文本内涵的一个“切入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抓住训练点引导学生阅读,实际上是在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文本、理解语言、掌握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便捷桥梁,能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文本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一、找准训练点,引领品读

所谓品读,即是通过反复吟哦,弄懂字词句段的含义。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的重点字、词、句、段。因为这些内容承载着文本的价值和作者的情感,有着较为深刻和饱满的内涵,是需要深入挖掘的。《桂花雨》一文,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语言文字训练点。

1.明确要求,圈画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这七句话句句带香,但写法各有特点,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三个句子品味,可以圈画妙词,可以用简短的语句表达感受,可以标示自己的疑问,可以入情入境朗读等等。

2.对比品读,体会用词的传神。让学生充分品读后,抓住课文的精髓句“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与家乡的桂花进行对比“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感受两个“浸”字的精妙——哪个词描绘了桂花的香气?(浸);明明是桂花的香气“飘”在村子里,作者却说村子浸在桂花香里?不一样吗?(体会“浸”的用法);什么旁?(对,泡在水里叫浸。水看得见摸得着,香气只能嗅到。但用了一个“浸”字,这香气不但闻得到,还能感觉到了,特别传神。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怎么读?(轻一些,柔一些);一起读,让我们的教室也浸在桂花香里吧!

二、找准训练点,引领感悟

感悟既是一种心智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体验。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感悟是结合训练点进行的语言实践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找准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多维语言实践体验。

1.在情景体验处感悟。语言和思维是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创设文本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文本的重点,在兴致盎然的积极思维中不断发现、思考,理解文本,感悟内涵。如,教学《搭石》一课,教师在上课时抓住关键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教师通过引读,创设文本情境。教师引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速度渐快,师生合作开火车轮读)。师:让两组学生模仿走搭石,其他学生诵读,边走边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师:这走在搭石上“踏踏”的脚步声,像——(生:轻快的音乐)(速度渐快,引读三遍)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深情诵读、品读感悟、多维互动、深化了对“一道风景”的理解。通过体验感悟,体会到景的美,人的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领悟乡亲们默默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生活传统和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美好品格。正如崔峦老师说的:“这样,语言、情境、人文内涵全都有了。”

2.在写法独特处感悟。阅读教学应抓住文本语言写法的独特之处,如那些贴切的用词,充满节奏感的排比、巧妙的拟人,矛盾的内容等。文本内容矛盾处往往是文中主人公内心的挣扎,显现人物的复杂心理,能激发人思考的欲望。教师要抓住这个训练点,让学生换位思考,了解主人公内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内心表达。《桥》这篇课文,细致地刻画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形象。把两人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一看,就会发现矛盾的地方。师:老汉“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哪里?老汉犹豫了吗?哪几个词可以看出?(突然、冲、老汉揪得像大山一样果断。)师:老汉与“揪”相反的动作是“推”。老汉为什么一“推”?(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师:小伙子一“瞪”,是对老汉的不满。他为什么一“推”?(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老汉。)矛盾之处跃然纸上: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两个人物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让人似懂非懂,直读到课文的结尾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老汉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写一写,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通过说话练习,让学生领悟到看似矛盾的语言实质是对老汉、小伙子的赞美。

3.在文本隐含处感悟。阅读教学也常常需要抓住文本隐含的语言训练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或对文本空白处拓展实践,促进学生朗读、思考、探索,感悟文本内涵。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中“小柳树得意地跳起舞来”这一语言空白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感受小柳树得意的样子。进行角色体验说话,“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柳树,这时会得意地说些什么呢?”学生有的说,“小枣树,你看我身上的叶子又细又长,而你才长出几片小小的叶子”;有的说,“小枣树,你看我长得多漂亮,而你的叶子长得太慢了,多难看!”等,学生不但活化了文本语言,而且进一步体会到小柳树的骄傲自大,与下文小枣树看到自己的短处,欣赏小柳树的长处,形成鲜明对比。

三、找准训练点,引领拓展、延伸

阅读教学常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实践,使学生在言语实践中逐渐领悟语言,在拓展延伸中发展语言。因此,教师应找准文本拓展、延伸这个训练点,发展学生语言,丰富学生心灵,升华学生自我。学完《两只小狮子》,引导学生说说懒狮子听了妈妈的劝告后,会怎么生活呢?在互动交流中,以“懒狮子的变化”为题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从而更深体悟文本,达成教学目标。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通过在各文本中找准训练点,进行多维语言实践,让学生积累包括语言材料、篇章样式、人生体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内容的同时,丰富心灵,实现自我升华。

参考文献:

[1]人教版(2011版)小学语文教材[M].

[2]人教版(2011版)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M].

[3]张洪玲,陈晓波.小学语文(2011版)《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

[4]杨九诠,李铁安.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M].

作者简介:刘连城,男,系福建省建宁县实验小学教师。

上一篇:纸质图书利用率低的思考 下一篇:提高《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