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有效“体悟”数学

时间:2022-10-21 09:05:23

如何让学生有效“体悟”数学

【关键词】体悟数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A-0085-01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体验,在头脑中建立起有意义的、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这样的数学教学过程,注重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协调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在小数课堂中,越来越需要教师去关注学生对数学活动的“体悟”,让学生在体悟中反思学习过程,让数学课程成为更能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载体。

一、促生猜想,在创造活动中“体悟”数学

学生在课堂中的数学学习必须经历由“教材的认知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智能”这一转化过程。实践表明,只有教师进行了充分的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调动,这样的转化过程方可能有效实现。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过程应注重知识发展过程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猜测、实践、探究和感悟等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内在需求,进而不断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比的基本性质”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先出示3÷5==( )∶( ),通过解答来唤起学生对比、分数和除法之间关系的记忆,在回忆了商不变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再提问除法有商不变的规律,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是否也存在着这种规律呢?这样创设了较好的猜想时机,让学生通过类比来猜想出比的基本性质,接着再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来验证自己猜想的正确性。

这样的教学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思维逐渐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记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让学生学会严谨、学会创新思维。

二、促生动手,在操作情境中“体悟”数学

真正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是基于学生充分的探究及深刻的体验。故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有效的操作中迸发出学习的热情。

如在“圆的认识”的教学中,笔者以画圆为主线,设计了三次画圆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圆的概念。首先让学生借助身边的物品,自己想办法来画一个圆,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到圆是一个曲线图形;然后引导学生借助圆规来画圆,结合画圆的过程,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最后让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中对圆进行探究,从而感悟到圆的基本特征。

三、沟通联系,在比较活动中“体悟”数学

实践表明,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即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探究来发现及创造出知识的过程,才是正确、有效,且让学生终生受益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经验同化新知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情境来帮助并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先出示若干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目让学生计算,并从分数意义的角度说说这样计算的依据。这时出示教学例题,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式之间的本质联系与区别。这时教师追问:像+这些异分母分数我们如何计算呢?因为有了前面同分母分数计算的复习铺垫,通过通分来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来计算的方法,很快就水到渠成地被学生掌握了。

这样的教学,教师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捕捉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认知矛盾逐渐趋于平衡并丰富了属于他们自身的认知结构。

四、多维评价,在反馈活动中“体悟”数学

所有的认知都是由学习主体自主建构的。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自我诊断自身的学习过程。通过反馈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促使学生提高下次学习的效率,让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

如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课尾,笔者是这样问学生的:“如果把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用x分来表示,你觉得你可能是多少分?”这时学生的话茬子一下被打开了,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可能是80分,有的说可能是98分,有的很自信地说是100分。笔者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学生打分的理由,学生便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总结出这节课自己的收获及不足之处。

这样的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使学生主动反思学习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精心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中使自身的认知、技能等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责编 罗永模)

上一篇:提高农村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方法 下一篇:自制化学教具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