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探究

时间:2022-10-21 08:49:00

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探究

摘 要: 高中阶段的美术课堂主要以鉴赏为主,美术鉴赏课不仅要求学生对美术作品有一般的欣赏,而且要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做出判断的能力,包括作品的艺术成就、美学价值及内在涵义等,要做到这些,需要多方面的修养和知识。本文旨在从普通高中美术教育的发展与现状入手,思考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

关键词: 美术鉴赏 教学方法 创新

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型的教学方法应该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一九九四年七月国家教委下发了在普通高中开设“艺术欣赏”必修课的通知,这是我国美术教育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填补了长期以来我国高中不开艺术课的空白。但是要考虑到学生的审美心理和能力,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提供更多图片、影音和实物,加强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的结合等,这样才能突破教师的“一言堂”式的美术鉴赏课。

一、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加深文化底蕴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唯有教师自身苦下工夫,优化知识结构,加深文化底蕴,才能提升个人素质,才能具有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使自己的教学风趣幽默,如鱼得水地驾驭课堂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与教学风格,使教学具有感染力、号召力,从而受到学生欢迎。

孟子曰:“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这就需要不断提高、不断学习。课程改革加速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美术老师要了解相关姊妹艺术。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艺术家在创造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果教师不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就不能全面深入地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以前说“学生一碗水,教师一桶水”,如今教师这一桶水,不仅装载着学科专业知识,还应融入其他学科知识,是一桶富含多种营养的彩色水。这要求教师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综合和整体地理解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教育,全面分析美术教育所蕴涵的价值,在突出美术教育学科特点的同时,打破学科知识的条块分割,完美地体现美术教育的价值。这样在实际美术教学中才能有意识地引发学生的思维层层升越,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小小浪花,使学生真切体会到造型语言的含义,真实体验到造型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美,从中体验到成功感和幸福感。

二、丰富教学形式,争取学习的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因此,我注意到怎样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是上好鉴赏课的基础。

运用电影、电视、录像、图例、参观、访问、讲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美术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更主动、积极。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中创作出来的。艺术家在创造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加上很多艺术家本身的传奇人生,因此有很多趣闻轶事可谈。也有很多美术作品本身是根据故事创作的,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每个学生都爱听故事,他们一旦被带入情节,情节过程就会引起他们的关注,被情节中的冲突吸引,并占有整个心灵,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欣赏外国古代雕塑作品《拉奥孔》时,就必须向学生介绍希腊神话传说洛伊战争的传说:传说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作战,十年不分胜负。后希腊人巧施木马计,攻入特洛伊城。该城神庙祭司拉奥孔在特洛伊城被攻陷前,曾识破这木马计,并提出警告。他的这一行动违背了神意,宙斯派出巨蛇将拉奥孔父子三人活活咬死。这件群雕正是表现拉奥孔被巨蛇缠咬,濒于绝境时肉体的痛苦和拼命挣扎的情景。只有了解了这一创作的故事题材,才能深入地理解和赏析作品内容和形式。

三、渗透人文知识,增强作品吸引力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在阐述“美术课程标准”时,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在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到不同时代和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从艺术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又是从历史文化角度了解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人复杂情感的材料。美术欣赏需要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更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对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也提出较高要求。在现阶段高考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只有付出更多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学科魅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新求变,才有可能从学生有限的精力中,真正分得一杯羹,从而实现高中美育的目标,使高中美育与教育的发展进步相适应,并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应有作用。

抽象艺术欣赏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是一个难点,在抽象艺术与学生之间用音乐作为媒介,架起沟通的桥梁,便能使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一些艺术中最本质的东西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通过以上一系列抽象艺术教学,让学生改变对抽象艺术的态度,提高审美能力,这对以后的艺术欣赏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鉴赏[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第一版.

[2]常锐伦.美术鉴赏教学参考用书[M].人民美术出版社.

[3]王大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4]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上一篇:提高中学阶段物理教学质量的探讨 下一篇:陈述历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