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在计量检测机构实验室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21 08:48:31

信息化管理在计量检测机构实验室中的运用

摘 要:当前,我国信息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计量检测市场开放程度逐渐加深,对计量检测工作实施信息化管理,对各项检测数据的精准性有很大作用,也能让检测报告具有权威、规范等特性,能够让计量检测机构的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实现信息化管理是计量检测机构健康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计量检测机构;管理制度

电子信息等行业不断向前发展,计量检测机构也开始面临新的发展情况。为了应对新的挑战,企业纷纷使用精密贵重的仪器,让管理工作遭遇较大的阻碍,现行的管理办法无法适应现实需求,使用信息化管理实施管理是应对各种管理问题的重要手段,让仪器能够在工作中处于最佳状态,防止各种故障发生。

1 计量检测机构信息化管理现状

对计量检测机构来说,仪器设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很多机构已经开始对此关注,运用各种方法管理仪器设备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1 资源投入不足

竞争已经成为计量检测机构的常态,为了在竞争当中占据优势地位,计量机构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技术含量的提升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对设备仪器管理投入的资源就相对较少,让仪器设备的管理情况不甚理想,摆放杂乱,使用时无法及时找到,安置以及工作环境不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维护工作不到位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情况都对仪器的正常使用造成了负面影响。

1.2 管理系统存在缺陷

许多计量单位的管理系统都存在管理效率差的情况,虽然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其中,但也只是将仪器设备的信息和资料录入系统中以供查询。而设备的维护以及检查等环节仍然需要人力操作,虽然有相应的负责人,但由于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过于频繁,责任制度的明确存在过大的困难,由于管理情况的混乱,仪器遗失的情况时常发生。

1.3 忽视客户设备

对很多机构进行调查可知,一些计量检测机构的管理系统当中只存入了机构内部的设备,但还有一些外来的设备,其具体信息并没有录入管理系统当中。这些外来的送检设备不得到关注,就无法对客户作出良好地服务,影响力机构本身在客户心中的形象对机构向前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2 信息化管理的功能与应用

2.1 通过外网与客户沟通

目前,各个机构的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差异,但是在一般功能上都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通过这个网络,客户可以在上面对机构的各种检测信息进行及时了解,能够知晓最新的报检信息、随时查阅检测状态。还可以在提供其他类型的服务,让客户与机构实现互相沟通,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让机构的形象得到有效提升对机构的发展作用较大。

2.2 内网功能和应用

根据国家相关的规定标准,对各级计量检测机构的具体要求进行考察,全面规范整合业务流程,通过对其进行全面管理,对证书可控性进行全面的控制,管理实时智能化预警等功能。通过内网的使用,让这些基本功能顺利实现,对设备仪器的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提高了管理效率。

3 计量检测机构信息化管理改进建议

3.1 增强软件系统的安全性

网络系统的应用虽然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是其本身的特性也使得应用过程中存在安全性风险。检测机构系统存有大量信息,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就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应该投入更多资源加强安全。应用先进技术对现有的安全系统进行改进,从管理上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那些没有经过授权就进入系统的行为要高度重视。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要运用当前最新的加密技术进行加密,做好登陆用户身份确定工作。成立专门的安全小组,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联系技术人员进行解决。

3.2 增强工作人员的技能

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时间较短,很多计量检测机构对其了解程度相对较少,工作人员的思维习惯无法适应系统的操作流程。针对此种情况,检测机构应该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讨论如何实施适合本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方案。对信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要求专家学者给其授课,让其对信息管理有全新的了解,知晓信息管理的最新形势,切实增强技能。可以安排本机构的工作人员去其他信息管理较为先进的机构进行学习,了解其他机构在此方面的长处,进而知晓自己所在的机构在此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发现问题之后要及时进行讨论,询问那些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最佳的解决办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学习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一边操作一边了解理论与信息管理的现实情况有何不同,进而积累宝贵的经验。

3.3 确保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灵活性

每个计量检测机构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应该在系统完善的过程中,全面掌握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了解机构的业务范围。制定本实验室的管理流程,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发趋势,参照事先制定的总体设计规划,对系统进行灵活的开发,让其在以后的时间内具备可扩展性,这样就可以确保一旦出现新的管理技术和理念,都能够及时地应用在管理之中,当系统有升级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全面地实现。如果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处于僵化状态,当前社会信息化技术发展非常快,系统可能很快就无法满足管理的现实需要,并且需要从头进行设计,既浪费了时间,也增加了投入的成本。

3.4 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

对本机构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制定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让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存、养护都都负荷相应的规范。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让其对信息管理网络中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解,让其工作能够符合相应的规范,一旦出现问题就能够找到相应的负责人。信息录入应该确保正确,这是建立仪器设备档案的基础,应该借助制度确保信息录入不出现重大错误。信息的修改权限要进行严格规定,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必须严格控制,确保信息的安全。制度的完善需要时间的积累,新的情况不断发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制度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调节,确保相关制度能够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要规定相关人员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让设备管理的各个流程不出现中断的情况,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按照相应的制度严格执行,要特别关注安全制度,派人对工作现场进行巡视,排除相应的安全隐患。

3.5 推进开发进程

当前,许多机构虽然实现了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但是这种信息化并没有贯穿管理流程的始终,有些环节仍然需要传统的人力操作,对管理效率的提升形成了严重的阻碍,此种情况必须得到全面的改善。应该就目前此种状况继续进行深入开发,尽量减少信息化尚未覆盖的管理环节,让工作效率得以提升,比如,外来的设备并未加入信息管理之列,开发出针对外来设备的管理系统十分必要。内部现场检测也需要人力操作实现,使用信息技术让其实现自动化,会大大节约人力资源。当前的的现场检查水平如何与检查人员对设备的了解是否深入,能否全面掌握各种线路的分布以及企业信息等。特别是当现场的检查任务达到一定数量时,各项调度工作就会非常艰难,系统必须加强此方面的信息化程度。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计量检测及其管理水平是衡量其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计量检测工作具有严格复杂的特性,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使得其难以发挥正常作用,使用信息化管理非常必要,实际的应用情况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其各个环节不够完善,使得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发现问题并改进对计量检测机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滨.计量检测工作质量优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4(29):256-257.

[2]何秋斌.江苏省计量检测基地项目初步设计获批[J].中国计量,2011,21(9):154-155.

上一篇:建筑工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造价控制在工程招投标阶段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