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商贩空间布点与可变建筑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21 08:25:42

流动商贩空间布点与可变建筑模式研究

[摘要]:流动商贩与社会各种人群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我们想要设计出一种比目前的小贩工具更加方便美观的可变建筑,使其能尽量满足小贩、顾客、及城市管理者等各方面。既能满足流动商贩的盈利目的,也可兼顾交通问题以及城市形象。

[关键词]:流动商贩规划可变建筑管理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流动商贩,是一个城市平凡而又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工具,是一个城市设计要素之外的实体,成为了城市的一种小尺度的建筑。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他们常常被忽略。但他们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环境、改变了城市空间的使用,他们是城市多样性的组成部分。

然而,流动商贩与社会各种人群存在着复杂,且并不完全和谐的关系。只有规划利用好这种小型流动商贩的经营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动商贩与社会的矛盾。本文主要通过调研探讨流动商贩存在的问题及在规划、流动商贩建筑的设计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能让流动商贩的经营活动更合法化,能被和谐社会所包容。

1调研现状分析

我们通过从流动商贩的建筑形态、规划形态、管理模式、流动商贩本身和受影响人群的心理以及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分析。让我们先来看看广东省内小贩的详细情况。

基于商贩在城市中的现状,我们选取了三个较为典型的有流动商贩聚集点做调研:

•华南农业大学三角市

•五山广场

•广州火车西站

我们为以上三个地点的流动商贩布点上做出总结,并根据总结归纳了三种布点类型:

•华南农业大学三角市——线型

•五山广场——点型

•广州火车西站——点线混合型

之后以这布点划分的基础上,我们对这三个地方的对交通、对城市面貌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调研。根据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在空间、功能和管理上,我们归纳出以下几点:

1.1在管理方面

1.1.1商贩管理

1.1.1.1合法小贩现状(以华南农业大学三角市小贩为例)

条件(自备):帐篷(规格相同)、桌椅桌布等摆放工具;

租金:200~400不等;

时间:只限周末

规划:由三角市管理部门划定位置

卫生状况:较为干净,可借助附件菜市场和食堂的卫生间(半径30米以内)、有垃圾车;

防火:广场较小,符合防火规范

1.1.1.2非法(以大多数小贩为例)

条件(自备):机动车、三轮车、推车、太阳伞、炊具、桌椅桌布等;

租金:无

时间:商贩自定,各个场地各种商贩不同

规划:由商贩自发形成各种排列,有自发性和盲目性。详见规划部分

卫生状况:自备用水,利用街道的公用卫生间和垃圾桶

防火:由于商贩自身的盲目性,尚未考虑防火

备注:当城管来时,需慌忙收拾逃走

1.1.2通过我们对功能、空间和管理等问题做出深入了解之后,我们又通过调查问卷对这三个地方的不同人群对流动商贩经营行为的想法做出了解,归纳为:

•对于流动商贩来说,很多商贩表示愿意缴纳一定金钱换取一个固定的经营场所,但是政府商贩的合法经营地点远远不能容纳如此多的流动商贩。另一方面,流动商贩不像个体工商户那样拥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以及经营条件,而且都是通过贩卖低利润商品为主,很少能够实现支出与收益的平衡;

•对民众来说,普通民众对流动商贩不满的地方主要为贩卖的食物或者其他物品的卫生条件状况差,质量没保证,在民众权利受到侵犯以后,也很难找到责任主体。尽管如此,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并不介意商贩的继续存在,因为然而商贩的便利性、价格便宜以及缓解就业压力的优点有目共睹。但是,如上述,现阶段流动商贩管理模式根本解决不了因流动商贩的存在而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因此他们的存在方式也必须改进, 才能适应这个社会。

1.1.3调研总结

根据我们的调研反馈,以上三个地方人流大,存在大量的消费主体,但正因为这些地点人多车多,本来就容易造成交通堵塞的情况下,大量无序的流动商贩或多或少覆盖了道路,使得交通堵塞问题就更严重了。另外,以贩卖食物为主的流动商贩间接地在周边产生垃圾,严重影响区域形象,亦是较大的问题。这也是城管大力打击流动商贩的原因。但是在其打击下,流动商贩依然顽强存在,这就证明了单纯靠禁止其存在不能解决以上的各个矛盾。因此,在这些地方设置若干既灵巧又经济实用的建筑设施,既能满足流动商贩的盈利目的,也可兼顾交通问题以及城市形象。

1.2在空间布点规划方面

1.2.1对于流动商贩可以合法经营的诱导区域的,应该根据街区的繁荣程度、街区的卫生条件、道路的宽度及流动商贩对社区形象的影响程度来划分。其中,街区的卫生条件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一点。若某诱导区域的卫生条件不足,则贩卖食物的流动商贩会有取水、清洁等困难,且该区域的道路卫生将难以保证,影响街区容貌。

流动商贩在诱导区域的分布位置与摆摊形式受到地块形状、人流流线、周边建筑、公共设施、绿化等影响。城市规划过后,针对不同地块,总结归纳为如下三种:点状地块、条状地块和片状地块。三种地块各具特点(如表1),对应的流动商贩空间布点也有所不同。

表1

1.2.2调查以上地区发现该些区域有以下问题

1.2.2.1分布散乱:流动商贩在城市街道中虽然都较集中在人流密集的地方,但总体上分布散乱,形状、大小、颜色杂乱,且使所处环境如在闹市当中,影响市容;

1.2.2.2存在安全隐患:流动商贩的摊位占据了一部分的车行道或人行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车的通行,造成拥挤问题,使该地点容易成为扒手聚集地,不仅“小贩”,连顾客都有危险。

1.2.2.3无序性:流动商贩占地经营属于自发的行为,没有经过合理的划分,影响了交通。

1.3在流动商贩建筑方面

1.3.1目前流动商贩的建筑形式及工具主要有

A三轮车(运输、储藏、贩卖)

B小推车(运输、储藏、贩卖)

C面包车(运输、储藏)

D储物箱+折叠椅(摆设贩卖的商品)

E桌子(摆设贩卖的商品)

F 帐篷(使用最普遍的建筑形式,遮挡风雨,界定空间)

A、B、C这三种小贩建筑形式都具有流动性,但是停靠在车道或人行道时会阻塞交通,具有安全隐患。

D、E这三种小贩建筑形式有可变性,但运输起来不便,贩卖的货物数量有限。

A、B、E这四种小贩工具不具备遮阳挡雨的功能,货物容易损坏。

F

图片摘自《帐篷骨架结构》,卢锦辉;《结构改良的折叠帐篷》,蔡明

这是商贩现实使用率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式,帐篷无论是在形式或者是结构上都已经是发展的相当成熟,在结构受力上非常精简合理,方形的经营空间也是利用率最高的一种形式,它具有遮挡风雨的作用,同时也能起到界定空间的作用,为商贩界定经营空间,但其体量大,笨重,收启与运输不方便,通风性差,适应性比较差,不能适应轻便型的商贩经营使用。

为了增加帐篷的适应性,已有一些相关学者研究了利用简便的办法增加帐篷的经营面积,通过在帐篷的两边增加若干杆件完成帐篷面积的扩张。但这种帐篷也是具有通风性差与适应性差的缺点。

——图片摘自《折叠式帐篷帐篷架加长结构》,余德清

1.3.2总结目前流动商贩建筑存在的几点问题:

1.3.2.1卫生状况较差:主要指贩卖食物的“小贩”摊位。他们在灰尘大的道路边贩卖食物,不仅卖的食物不干净,而且摊位周围容易出现乱扔垃圾的现象;

1.3.2.2模数性:其建筑形态是在民间自然形成,缺少模数性与美观性,不能适应多种尺寸变化的需求,通风性差,可变性低,没有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等原理;

1.3.2.3功能单一:流动商贩建筑没有考虑与周边人类活动需求的相结合,功能较为单一;

2.流动商贩规范建议

2.1管理建议

在城市中许多存在流动商贩的地方都没有合理合法管理流动商贩的细则,然而流动商贩的管理若无制度化,那么,小贩们注定在难以在这个城市中走下去。我们在此提出一些与我们课题中所设计的流动商贩可变建筑有关的规则建议,希望能对城市小贩的管理有所帮助。在城市里对小贩开放的区域中,允许小贩通过一定的方式贩卖商品,但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2.1.1合法牌证:小贩要经营必须符合一定的卫生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达到要求后颁发牌证,不允许无牌经营;

2.1.2合理租金:根据小贩的经营位置和经营时间收取一定的场地租金;

2.2.3建筑所有权:可变建筑的所有权为国有,商贩仅有使用权,商贩缴纳一定的押金取得建筑并保管,退出流动商贩队伍时归还建筑,取回押金;若建筑有严重的破坏,由该商贩进行合理赔偿;

2.2.4摆放位置:小贩取得建筑后,不得随意摆放,必须摆放到相关单位规划的制定位置,且摆放整齐,不得阻塞交通,且负责周边卫生;

2.2.5卫生管理:若小贩经营后该位置的卫生较差,管理部门可以给予警告,警告一定次数仍无改善可罚罚金或没收其牌证。

2.2流动商贩规划建议

2.2.1 点状地块

点状地块为流动商贩以个体为单位零星分布在公园、商业区、街道等可利用空间。这种分布方式流动性强,体现可变建筑的流动性和适应性。这种贩卖方式同时增加了商品种类和售卖时间的灵活性。

2.2.2 条状地块

条状地块为临马路或两边为建筑的长街道。流动商贩建筑顺应街道走势与人流流线呈线状分布,空间布点以列状为主,分布列数与位置视街道宽度而定,长度应符合防火规范要求。按每个摊位面积为2.4mX0.9m,人流按每股0.8m,街道宽度为b为假设前提,可分类为如下四种:(1)一列摊位 3.4

2.3流动商贩可变建筑的建议(即设计)

2.3.1流动商贩可变建筑设计背景

通过以上的调研及分析,可知,流动商贩的摊位工具存在不方便的问题,摆摊地点存在着不整洁、不美观、无制度化等问题。为尽可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要设计出一种方便的、模数化的、美观的的流动商贩可变建筑,使其在配合一定的制度下能改善有关流动商贩的问题。

2.3.2建筑模式设计分析与说明

2.3.2.1流动商贩可变建筑模式单元尺寸遵循模数化设计、人体工程学和调研数据来确定尺寸。长方形模式和U形模式的杆件和细部构件都使用同一模数和材料,提高了这两种系列的主要构件的可替换性,使建筑可以模数化和工业化生产。

2.3.2.2与普通帐篷相比,本设计具有更多的变化与适应性:

2.3.2.3单人就能够完成更个工具的组装

2.3.2.4增加了展示和摆放货物的平台

2.3.2.5折叠后便于携带,流动性强

2.3.2.6每个单元可组合使用,适应性强

2.3.2.7关于遮阳与飘雨问题,可根据当地飘雨角和太阳入射角来改变顶蓬副支撑杆的位置来调整顶蓬角度。

2.3.3.流动商贩可变建筑模式概述

2.3.3.1.折叠桌组成

折叠桌分为上、下两部分(如图1、图2所示,本折叠桌包括可折叠流动桌与易拆装雨篷。)其中上半部分为主要遮阳以及构起承重、悬挂商品等重要作用的部分。与下半部分一样能进行收纳与展开两个状态。其中上半部分的构建分为总支撑杆X2、涤纶防水遮阳套X1、副支撑杆X8、连接杆件X4、转轴X4;下部分为支撑以及摆放商品等作用。其中下部分的构建总共分为交叉杆X4、联动杆X4、桌面X2、滑轮组X1、运货架X1。

图1

图2

2.3.3.2流动商贩可变建筑图示展开步骤

2.3.3.2.12400*900*900(长宽桌面高)长方形模式

初始状态:包括可折叠流动桌与易拆装雨篷;摘除涤纶防水遮阳套,剩下的骨架;

1)下部分的可折叠流动桌:

下部分的可折叠流动桌,四支撑脚沿x轴方向收纳起来;

左桌面和右桌面带动联动杆以铰接点t为转轴点,分别沿x轴方向向上提起45度;

提起45度后再沿x轴向外拉升,接着向下折叠;

左右桌面折叠至相贴互相平行,完成收纳。

2)上部分易拆装雨篷图示步骤

支撑杆沿y轴方向收纳;

沿x轴,y轴同时收拢,最终完成收纳。

2.3.3.2.22400*1200*900(长宽桌面高)U形模式:

最终收纳状态如下。

其原理和展开收纳方式与上述折叠桌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如下说明:

2.3.3.2 .2.1“U”字型桌面设计

折叠桌面由原来的“一”字型变为“U”字型,中间增加了小600*1200的小贩销售空间。小贩可选择站立式销售或放置小椅子在当中坐着进行销售。另外,“U”字型桌面除了能摆放更多的货物之外,客人选择商品的边线也同时增加,能够三面同时经营,提高利用率。

2.3.3.2.2.2结构上的调整

为了增加折叠桌的稳定性,在“U”型口处添加多了两条可伸缩的桩杆,桌面由原来的两折调整为三折,雨篷简化了两条副支撑杆。收纳时,把同一直线上的四根桩杆沿z轴方向收缩,再以各铰接座为旋转点,沿y轴向内翻转90度。然后把新增的两块桌面沿y轴翻转180度,接下来的步骤同上。

2.3.3.2.2.3组合与应用

为了提高折叠桌的适应性,通过把两个“U”字型折叠桌对接围合形成一种2400*2400的“口”字型流动商贩摊位,一边可打开供人进出。组合后除了能适应摊位面积需求更大的流动商贩之外,销售方式从原来的单面销售转化为多面销售。

2.3.3.3模数化设计

无论是哪一类型的折叠桌,它们的桩杆、交叉杆、主支撑杆、副支撑杆、铰接座的材料和尺寸都一样,可以工业化、批量化生产。摊位面积也是按模数化设计,根据不同的地块可以灵活组合。

2.3.3.4帐篷的通风改良

2.3.3.4.1通风改良的必要性说明:南方夏天炎热潮湿,而帐篷的使用率在夏季也是最高的,而现有帐篷须有遮阴效果,但是在通风效果方面却是不够的,因此为了适应南方天气我们对已有帐篷进行改良,通过简单的几步操作便可以打开帐篷的天窗,加快帐篷内部的气流流动,保持帐篷内部凉爽与干燥的小气候。

2.3.3.4.2现有帐篷

2.3.3.4.3改良帐篷:帐篷顶开天窗当天窗打开时,依靠两小支撑杆固定在中心支撑点附近的原两支撑骨架上,撑起天窗;

当天窗闭合时,两支撑杆向外旋动,固定在帐篷原两支撑杆的外侧,固定天窗。

下图为通风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文章

[1]秦笛 倪振宇 可移动建筑的形式特征初探[J]山西建筑,2009,第35卷第13期

电子文献

[1] 王永亮 可变建筑形态及其实现手段研究[DB/OL]

[2] 李沛玲 开合屋盖结构受力分析探索[DB/OL]

[3]余永辉 开合屋盖结构的设计 [DB/OL]

[4] 胡继葛 杨光杰 鲍文仲 周尽章 罗亮荣 格构式钢制刚架组装建筑[DB/OL]

[5]阳俊林 董忠良 张顺 折叠式网架帐篷的使用及改进[DB/OL]

[6]陈志洪 林敏新 飞等 小贩车——城市软建筑[DB/OL]

专利

[1]蔡明良 结构改良的折叠帐篷[P] 中华人民共和国 91105446.4 1993,3,3

[2]杨银明 帐篷支撑结构及其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P] 中华人民共和国 03136661.9 2004,11,24

[3]马辛 马殿杰 折叠式方便帐篷[P] 中华人民共和国 95236791.2 1995,5,12

[4]卢锦辉 折叠帐篷的股价结构[P] 中华人民共和国 01257995.5 2001,12,11

[5]徐增林 简易伸缩折叠帐篷[P] 中华人民共和国02266366.5 2003,11,19

[6]李弓百弓烈 一种折叠帐篷框架[P]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520084465.6 2006,9,6

[7]李弓百弓烈 尹京雄 一种可折叠式车篷及帐篷[P]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520088585.3 2006,11,29

[8]余德清 折叠式帐篷帐篷架的加长结构[P]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110059812.X 2011,8,24

[9]欧 妍 一种结构改良的折叠帐篷[P]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20050931.2 2008,3,26

[10]林崇勤 折叠式帐篷[P]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20111681.4 2008,6,25

[11]周南庆 一种折叠帐篷结构[P]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20138812.7 2010,5,19

[12]曹海平 地摊折叠货架[P]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20138628.X 2010,8,25

[13]王文军 一种折叠帐篷[P]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20288902.4 2010,9,22

[14]温畅芬 一种折叠型帐篷[P]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20538731.9 2011,4,27

[15]金祚献 便捷式伞型帐篷[P]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20040811.16 2011,10,5

[16]金祚献 带有天窗的折叠式伞型帐篷架[P]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20040794.6 2011,10,5

[17]金祚献 一种便携式伞型帐篷[P]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20600843.2 2011,8,3

上一篇:浅谈如何降低标线清除返修率及维护成本 下一篇:建筑电气设计的常见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