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高职学生良好个性倾向和行为的路径研究

时间:2022-10-21 08:22:46

形成高职学生良好个性倾向和行为的路径研究

摘要:在社会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高职学生的个表现也是日趋丰富和复杂,对高职学生的行为养成和健康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学校的教育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开始重视对学生良好个性倾向和行为的培养,而且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关键词:高职学生;个性倾向;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3-0265-02

个性是一个人的独特性,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的影响,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所以说个性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特殊性和共同性的统一体。因此,我们在注重高职学生的个性差异与个性发展时,应着力培养高职学生良好个性倾向和良好个,以促进高职学生形成具有公认优良标准的个性。

一、形成学生良好个性倾向和行为的心理策略

教育对学生个性中的情绪、意志、理智特征均能产生比较深远影响,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而学校教育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是教师,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也最了解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潜移默化着学生个性倾向和行为的形成,是学生的领路人,由此可见,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和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倾向和行为时必须讲究一些心理策略,注意运用一些方法。

1.做到细心。每个人都需要爱与被爱,尤其是正在不断成长中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渴望得到同学的爱、父母的爱,更渴望得到教师的爱。这种情感上的渴求是真挚的。只有细心的教师才能体会这份真挚。这种细心要求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示出来的,通过观察脸色变化可以看出学生的喜怒哀乐;通过观察穿着打扮可以看出学生的生活追求;通过观察学生参加的文体活动可以看出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包括身体状况、情绪状况、学习状况以及了解学生的个性倾向。其次要加强沟通,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包括关切的询问,友善的招呼等,体现出师长的关爱。教师的细心能够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满足,为学生良好个性倾向和行为的形成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所以说,做到细心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倾向和行为的前提。

2.做到诚心。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信心,满足学生自尊、渴望受重视的心理,这是教育学生,塑造学生的关键。在对高职学生进行需求调查的研究表明:高职学生把获得平等与公正看得很重要,把得到理解与信任看得很重要,把赢得尊重与自信心看得很重要。由此可见,每一个学生,他们都渴望获得一个共同的东西――“诚”,只要真诚以待,才谈的上平等、公平、理解与信任。在学生的眼中,教师是权威,权威对自己的真诚尊重带来的是更强烈的被认可感,从而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针对这一心理特点,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与信任。首先,教师应给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教师既是师长也是朋友,在学生面前要以朋友的姿态出现。真诚相待,更能教学相长,相互沟通。全体教师应树立平等的观念,不能居高临下,即使是批评学生也应以真诚的心,换取学生对批评的认同感,让学生真正理解“响鼓必须重锤敲”的道理。以一份真挚诚恳的情怀换取一份真挚诚恳的情怀,以一颗公正无私的心换取一颗公正无私的心。所以说,做到诚心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倾向和行为的关键。

3.做到用心。如果说细心、诚心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态度,那么用心则要求一定的技巧和策略,它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倾向和行为的更高的一种要求。教师的用心还体现在善于捕捉机会,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自我实现”,特别是对于“问题学生或特殊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全面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个体各个方面的发展;一层是全体学生的发展。所以,对待“问题学生或特殊学生”更应该关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创造机会让其施展自己的长处,尝试成功的快乐,让其感到“我能,我也行”,从而以“优”补“劣”,促其健康发展。所以说,做到用心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倾向和行为的途径。

4.做到耐心。良好个性倾向和行为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良好个性的形成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社会环境因素、有家庭因素、有学校教育因素等等。更何况良好个性倾向和行为的形成,不同于一般的认知过程,它涉及人的动机、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信念等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社会性、可变性等。教师的主要责任就在于施以良好的教育,扭转种种不良倾向和行为表现,这一过程既艰巨又复杂,并且还有可能会出现反复,更需要教师的耐心,需要做长时间的工作。同时,耐心也是教师自身个性品质的体现,是意志和毅力的表现。唯有耐心、细心、诚心、用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说,做到耐心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倾向和行为的保证。

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倾向和行为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成长过程,无论细心、诚心还是用心、耐心,都需要具备两个最基本的因素:一是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二是对学生的热爱。这才是我们塑造学生良好个性倾向和行为的根本所在。

二、形成学生良好个性倾向和行为的路径分析

对于现实中学生个性差异的普遍存在,我们既要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更要想方设法积极去应对,努力了总会有所回报,行动总比心动重要。

1.教育者不要回避,要勇敢面对。教育者既要正视存在的矛盾和冲突,又要积极地丰富自身的内涵,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人文科学、审美科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艺术知识,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层面,使学生对你有信心,对学习有兴趣,对书本有好感,对自己的成长有决心。

2.教育者不要折损学生个性,要丰富学生的个性。学生个体是多样的,表现的个性也是多样的,有的学生外在顽皮但内在不坏,有的外在遵守纪律内在却不好,教育者很容易把表现顽皮的学生就视为“坏学生”,“坏者”就一坏到底,“好者”就又是“三好”又是“优秀干部”,其实不尽然。每位学生都有性格向上的一面,他们对事物对社会也有自己的看法,他们也渴望生活,渴望展现自我,教育者应该为他们的个性及生活增加新的色彩,新的内容,新的调味剂,使他们对你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成为你的“回头客”。

3.教育者不应沉湎于过去的成就,要勇于创新。过去的个性培养虽然也为我们的教育尽心竭力,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学生良好个性倾向和行为的培养受到了很多现实的挑战,教育者无法再用昨天的方法给今天的学生传授昨天的知识,去应对明天的生活和社会的需要,教育者必须要革旧扬新,敢于运用创新的培养方式,让学生有兴趣、有信心,哪怕这种创新会遭到流言,它毕竟代表着教育的发展方向,谁都无法忽视它。

4.教育者不要让学生隔离社会,要教会他们适应社会。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和书本教育的同时,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校内学生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明显具有社会性,他们也会说流行语,也听流行歌曲,也会去贪恋爱,也会去尝试时髦,也会“我在线上”。他们也去认识社会现象,对丑恶行为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他们想去发挥才智,社会有时却让他们无路可走或有路难走。此时的学生很容易变坏,变得脆弱,变得复杂,教育者要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社会的本质,把握自己,使他们适应社会,不要一味地关、卡、压、管,要注重引导,教他们学会生活,让他们学会吸收精华,排除垃圾,教育者应该是“昂立一号”的生产者。

总之,学校的教育工作是复杂的,每位教育者都必须努力去了解学生、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人生追求其,没有“走进去、沉下来”的决心,教育就是一句空话,学生良好个性倾向和行为的培养也就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蒋晓荣,李随成.论大学生个性培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7).

[2]顾秀玲.高校学生的个性培养与素质教育[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3]陈俐,雷涛.略论德育视角下的个性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9).

[4]王丽雅.关于大学生个性培养的思考[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

[5]方汉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J].现代教育论丛,2009,(5).

[6]房付华.略论中职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1,(4).

[7]沈建国.论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J].求索,1993,(12).

[8]彭明芳.现代高等教育应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9]郑文山.论大学生健全个性的培养[J].人才开发,2003,(6).

上一篇:试论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 下一篇:谈多媒体技术在气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