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模式下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研究

时间:2022-10-21 07:12:02

竞赛模式下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研究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当前人们的生活已经难以离开计算机,计算机专业一跃成为当前炙手可热的专业,但是因受到地域的限制,诸多地方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并不尽如人意,仍需不断改革。本文旨在阐述“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竞赛模式下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进行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the people's life has been difficult to leave the computer, so the computer specialty becomes hot, but due to the geographical constraints, the computer specialty education of many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disappointing, and still needs to reform.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laborate the problems of "excellent talents cultivation plan", and to study the computer major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competition mode.

关键词: 竞赛模式;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Key words: competition mode;computer major;talent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318-02

0 引言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顾名思义,即对我国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予以创新改革,这不仅仅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经之路,更是当前教育事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竞赛模式,能够有力促使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培养理论能力的同时,锤炼其实践能力,从而培养满足设计发展需求、创新能力较强的高质量计算机技术人才。

1 地方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地方高校教育普遍缺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从而限制学生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推进,创新型人才通常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及开阔性,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但是,当前的地方高校教育模式依然以知识传授为主,而且作为新兴专业的计算机专业,其发展势头较猛,目前绝大多数的地方高校均开设了此类课程,从而致使其难以满足细化的社会分工需求。其次,社会对于计算机行业的需要将不仅局限于掌握基本的系统维护、软件操作以及基本知识,更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便因此而生。计算机专业还有招生难的问题,诸多家长和学生不能够对计算机专业正确认识,普遍认为华而不实。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存在脱节和滞后。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缺乏创新性,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专业对口教育实行多年,已经根深蒂固,而且文科理科界限明显,致使学生的视野狭隘,知识面较窄;②主要通过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单向传授,从而致使学生没有自由的学习方向,限制学生的主动性及个性;③仅仅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计算机等级、英语四六级考试特别重视,将考研率、就业率作为高校成绩的指标,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培养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④重理论、轻实践是当前高校教育的诟病,此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均具有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特征,缺乏良好的实践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2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主要培养工程应用型和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根据地方高校的具体特点,通过“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标准,对学生专业方向予以定位,比如偏向于软件工程类,则要求其必须具备软件工程的工程技术以及相关理念,并且接受软件管理和开发的实践训练,熟练掌握软件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且将软件开发中和工程管理相关的规范、法规、法律以及标准了然于心,促使其满足见习工程师的标准,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通常就业于大中型的计算机管理和计算单位,并且从事软件测试、项目管理以及软件开发等诸多工作。

3 竞赛模式下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3.1 3+1模式 3+1模式,即竞赛+项目+实习,利用校企合作的特点,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从而整合高校校内校外资源,安排学生一年的企业学习阶段,并且实行3+1模式,通过三年时间在校内完成基本理论、验证性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的学习,通过一年时间在企业内完成专业学习、综合性实验以及毕业设计的学习,校内学习过程中,适当提高实验课课时,从而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条件,通过竞赛+项目+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3.2 任务型课程教学 在教育部门及相关行业许可的前提下,选取教育厅、工信部以及教育部等部门举办的省级或国家级的计算机专业学科竞赛,并且督促学生均参加到竞赛活动中来,实现学生通过竞赛的方式与外界交流,对当前的主流专业学术框架有一个简单的认识。与此同时,相关教师要根据实际项目开发和学科竞赛的要求,针对性地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确保理论与实践挂钩,进行任务型教学,全面改善传统教学中学生“不知道学过什么”的窘境,积极引入和申报纵横向项目,并且促进企业和教师进行横向合作,将成功的企业引入课堂,并且成立创新实验室,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工程意识,任务型课程教学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开发项目过程中,并且受益良多。

3.3 建立核心课程群 结合市场需求,建立核心课程群,例如网络安全技术、密码学导论、综合布线、网络工程师认证、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等组建的核心课程群,培养学生向着网络工程师基本能力和素质方向培养,EDA原理及开发、嵌入式系统程序设计、FPGA开发与应用、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以及Linux操作系统技术等组建的核心课程群,培养学生向着嵌入式工程师基本能力和素质方向培养。

3.4 开放办学 课内及课外教学是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内教学主要侧重于知识的系统性,而课外教学则主要为培养知识获取能力,对课内教学进行补充及强化,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应该全方位地开放办学,制定导师负责制,鼓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及科研活动,积极推广校企合作,并且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寒暑假时,安排学生实习,从而促使其了解IT企业经营过程、IT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所在城市内涵,培养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性,为日后实践提供助力。

3.5 创新精神教师队伍 教师是面向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主要“代言人”,因此,“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更要注重教师的创新精神,提高双师型和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促使教师进修访问、挂职锻炼以及高校读博等,促使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理念,在促进教师个人能力的同时,为学生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3.6 科研创新和学科竞赛的结合 学科竞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力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诸多地方高校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中”都相继引入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从而促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实际竞赛过程中提升素养和技能。学科竞赛是课堂教学的扩展及延伸,与此同时,学生的学科竞赛可以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安排导师对学生予以科研指导,无论是任何一位学生,只要具有创新的科研想法,均可申报立项,假如通过审批,学校会对其科研项目予以资金资助,从而帮助学生在此路上越走越远。

4 结论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能够有效促进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高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大量的创新性人才,对IT行业和地方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过竞赛模式下的地方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阐述,为“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徐一周.略论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对地方高师院校中文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126-130.

[2]李磊.“卓越计划”下家政学专业教学实习创新模式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97-199.

[3]王庆石,刘伟,孙宗扬,等.本科层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标准研究与设计[J].教育研究,2013:97-100.

[4]林华东,张惠典.创新培养模式造就卓越人才――以泉州师范学院“卓越人才培养工程”为例[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31:61-65.

[5]刘建朝,韩玲,赵现伟.行业特色型大学卓越地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长安大学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4,23.

上一篇: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点内容解析 下一篇:保障外派船员权益的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