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

时间:2022-10-21 07:08:00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水泥稳定碎石是近几年新兴的用于高等级公路底基层、基层施工的一种半刚性路面结构形式,但其材料级配、水泥剂量、摊铺碾雎、离析处理、成活时间及成型后养生在实际施工中比较难控制,梢有不甚,就会产生裂缝,厚度、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等缺陷,导致沥青面层龟裂破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会留下工程隐患,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将围绕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Q1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关于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的介绍

1、水泥级配碎石强度形成原理

(1)嵌挤作用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应具有一定的颗粒组成,这就需要工程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按颗粒大小进行排列组合,按小颗粒补填大颗粒间的空隙,一级补填一级的原则进行设计。因此,它在外力 碾压 的作用下,使碎石能紧密的嵌锁在一起,依靠颗粒之间的嵌挤和摩阻作用而形成内摩阻力,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

(2)水泥的硬化作用

在施工中,水泥矿物质与水发生强烈的水解和水化反应,同时从溶液中分解出并形成其他水化物。水泥的各种水化物生成后,部分自行硬化,形成水泥石骨架,部分则与碎石中的其它矿物质发生硬凝反应和酸化作用,从而增大了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强度。

2、原材料质量控制与要求

任何一个工程质量的好坏都与施工原材料的的优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对于本工程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水泥:采用天瑞集团许昌有限公司生产的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水泥的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且初凝时间在3h以上,终凝时间在6h以上。

(2)碎石:采用禹州市大桥石料厂生产的5~10mm、10~20mm、10~30mm碎石;采用平顶山舞钢生产的石屑。

(3)配合比:按总监办批准的配合比施工。

(4)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小于3.5MPa

(5)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容重:按总监办中心实验室审批的参数执行。混合料的各项指标:

a.最大干密度2.418g/cm3;最佳含水量:5.2%;

b.质量比水泥:级配碎石=4.5:100

c.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为:碎石(19-31.5 mm 碎石):碎石(9.5-19 mm 碎石):碎石(4.75-9.5 mm 碎石):石屑:10:35:20:35,生产配合比为10-30mm35% 、 10-20mm 20%、5-10mm 10%、石屑 35%。

d.原材料试验:水泥物理性能试验、相对密度(标准击实)、碎石压碎值等。

我们将本着把本项工程建设成为质量一流工程的原则,对材料的质量实行严格控制,成立以总工为组长,试验室人员为成员的质量小组,对每批到场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使用。

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流程

1、准备下承层

(1)施工前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预施工段落弯沉值检测,检测以弯沉值30为控制标准,弯沉值大于30的段落部位采用压浆补强的方式进行处治,确保老路结构层内裂缝、空隙等缺陷得到修复。压浆补强施工结束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预施工段落弯沉值验收,弯沉值小于30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根据施工现场实际统计情况来看,因老路通车多年,受沉降等因素影响,现老路面标高与设计图纸标高存在高差。老路面标高低于设计段落,设计有水泥稳定碎石调平层;老路面标高高于设计段落,采用铣刨机铣刨至设计标高。标高处理至设计标高后,方可进行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施工。水泥稳定碎石调平层施工时,根据现场实测标高和下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松铺系数计算的水泥稳定碎石用量打格,使用自卸大车运输并按格卸料,平地机摊铺,振动压路机碾压。

(3)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施工前,清除干净下承层表面的浮土、薄层“贴皮”、散落材料及各类杂物,检测合格后才可铺筑上基层,并在施工稀浆封层之前洒水保持湿润。

2、施工放样

测量放样按10m一根桩放出上基层的中桩和边桩,复测上承层标高,打钢钎支架挂上钢丝,并按标高值调整钢丝的高程,作为上基层施工的纵坡基线。钢丝一端固定,另一端沿钢钎横杆用张紧器拉紧,钢丝线用细绑丝绑扎在钢钎横杆上,防止松脱。

3、摊铺机就位

摊铺机采用两台摊铺机成梯队方式进行摊铺,一台摊铺宽度6m,另一台摊铺宽度5.5m,两台摊铺机在摊铺过程中保持5~10m距离。调整摊铺机起步时的工作仰角,螺旋布料器中轴距地面的距离控制在10~15cm,螺旋到端头挡板距离控制在50cm以内,前挡板下部安装橡胶板离地距离10cm;熨平板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接缝严密,调整合理宽度。根据上基层试验段测定的松铺系数1.40垫好方木块,将摊铺机的传感器置于底基层控制基准线上,并调试好。

4、拌和

施工时采用一台WDB-600水稳拌合机进行集中拌和,设计生产能力每小时600吨,集料、水分口分级进料。料斗口设有筛网,去除超粒径的石料,调整各料斗的材料流量,做到计量准确、拌和均匀,并在皮带上分段取料做筛分试验,使其符合生产配合比要求。

开始拌料前,检查场内各处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施工配合比,外加水与各种集料天然含水量的总和比最佳含水量略高0.5%~1.0%。开始拌料之后,出料时取样检查是否符合设计的配合比,进行正式生产之后,每1~2小时检查一次拌和情况,抽检其施工配合比、水泥剂量是否变化。

5、运输及摊铺

自卸车装混合料时,不能装满成尖堆,从拌合机向运料车放料时,每卸一盘混合料应挪动一下汽车位置,应采取一点式,分两层装料,装料顺序为前、后、中,以减少混合料的离析。运输设备应根据需要配置,在已完成的铺筑层上通过时,速度宜缓,以减少不均匀碾压或车辙。混合料在运输时应覆盖,以防水分蒸发;卸料时应注意卸料速度,防止离析。 摊铺机作业时半幅全宽一次摊铺,夯锤频率放在5级,摊铺速度控制在2~4 m/min,摊铺机依据路侧基准钢丝和另一侧基准钢丝控制标高。铺筑过程中,严禁人为对钢丝绳干扰,造成摊铺机铺筑后的路面忽高忽低,用铁丝插入的方法随时检查松铺厚度。摊铺前应保持下承层的湿润,摊铺机起步速度要慢,升至施工速度时应匀速摊铺,尽可能减少中途停机再起动而产生波浪,摊铺速度应与拌和楼混合料的产量相匹配,做到拌料速度与摊铺速度一致。

6、碾压

在混合料铺筑完毕后应在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用压路机在路基半幅全宽内进行压实。应由较低一侧向较高一侧碾压,碾压时碾压轮横向错半轮。密实度增大后可适当增大碾压速度。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以保证水稳表面不受破坏。总之应遵守“先轻后重、先慢后快、从低到高”的原则进行碾压。每个碾压段控制在30~50m的范围内,碾压采用试验段施工确定的顺序:碾压采用初压、复压、终压的顺序。初压:整型后,先用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复压:振动压路机微振1遍,随后用振动压路机强振3遍,微振1遍;终压用胶轮压路机碾压2遍。

三、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开工前,在项目总工的领导下,技术人员认真审核设计图纸,编写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及施工要点,对特殊工艺和关键工序要编写详细的作业指导书,逐级向下进行技术交底,做到每个施工人员都清楚自己的工作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施工过程中各工班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并由技术人员负责监督、贯彻施工技术方案的实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施工工艺流程。工程测量放样实行“两两制”;工程材料严格按照工程试验规程中规定的方法由材料人员协同中心试验室人员现场取样,逐项检验,合格后方可确定料源,不同规格的原料进场后实行隔离堆放,规格和检验状态标识清楚。

2、制度保证措施:(1)坚持工程质量意识教育制度,工程质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领导是关键、群众是基础、制度是手段、技术是保证,队伍进场后,按分项、分工序实施专项质量意识教育,做到人人明白,个个清楚质量的标准和要求。(2)建立质量责任制,按不同部门岗位制定划分质量责任,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3)建立内部质量检查制度,项目经理部每月进行一次,各工区每旬进行一次创优质量大检查。(4)建立作业层全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实行“五不施工”和“三不交接”制度。(5)实行工程质量奖罚制度,每月按项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质量风险抵押金,用于奖罚责任人。

3、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以项目经理为组长,以总工程师为副组长,以项目副经理、质检部长、工程部长、材料设备部长、试验室主任为组员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下设质检员,建立严格的质量承包责任制,对工程质量实行全面管理。

【参考文献】

[1]党云峰 浅谈水泥稳定碎石的质量控制[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0(19)

[2]卫万荣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的问题[期刊论文]-科学之友2009(17)

[3]蒋传才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研究[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18)

[4]冯超英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期刊论文]-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1)

上一篇:斜拉桥施工工艺简介 下一篇:桥梁工程质量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