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初中语文诵读教学

时间:2022-10-21 06:57:48

如何开展初中语文诵读教学

摘 要:“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诵读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的方法,理应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但诵读如今被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忽视。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却强调要求学生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积累,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重视对诵读的研究是一种趋势,初中语文教学为何要重视诵读成为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诵读教学;语文教学

应该说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巴金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体会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了文章的调子。再看看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让孩子们读书,自己也读得很有兴致的描写:“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沉浸在读的情境之中。由此可见,“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课堂上的诵读却越来越少。条分缕析的讲解充塞课堂,以讲代读,一讲到底。觉得在课堂上让学生读课文是浪费时间,会挤占教师讲解的时间,这样就把本应训练语感的语文课变成了纯粹的知识课,把一篇文情并茂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大半个学期下来,课文是学了不少,但学生就是与语文没有多少接触,没有真正的走进文本。

面对这种情形,我觉得语文教师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认识到诵读的重要性

我结合历史与现实给学生讲成才的道理,讲诵读与记忆的关系,讲记忆与智能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诵读就是理解,就是记忆,就是领悟,就是在学习语言,就是在吸收文化的精华,就是进行再创造,就是在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古今中外很多名人的读书故事,更增强了说服力。如著名作家巴金曾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藏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的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么一回事。”(《赞歌集?谈我的散文》)讲这些道理,摆这些故事,目的是让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凡在文学上,学术上获得成功的人,他们都把很多文章,很多知识装在脑中,并且真正做到了烂熟于胸,这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现在的学生语文水平明显“底气不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积累。没有熟读成诵,哪来的积累?我们要想提高语文素养,就得多读多背。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天都背一首古诗,或是一段一百字左右的优美文字,每节课课前5分钟让一个学生到讲台上背诵自己的得意之作,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而且,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都积累了不少诗词和优美词句,写作水平也提高了不少,真正尝到了诵读的益处。

二、想象诵读,悟诗情

任何文章的解读都不能离开对情感的把握,有些文章的情感是外露于文字上的,而有些文章的情感则是隐藏在文本深处的。比如《钱塘湖春行》,在优美的景物描摹中其实蕴藏着作者淡淡的哀愁,不仅有情感的流露,更有情感的变化。而《赤壁赋》中,作者的情感又是怎样的?是单一的还是富有变化的?

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根据诗句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想象作者所描绘的人物、情节、场面等,品味深蕴其中的浓浓情怀,读出作者的神韵,做到读中入境,读中悟情。其次要感受诗词形象,学习文化精髓,晓之以理朗读之。这样朗读就不只是停留于文字表面,而是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洋溢于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然成诵。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很容易就可以梳理出作者的情感脉络:乐―悲―喜。至此,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内容,把握了作者的情感,能不能这样认为:我们已经读透了文章?这样设问目的在于告诫学生解读文本不应仅仅停留在文章表层,更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走向文本深处才是解读的根本。

三、营造阅读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投入情感从而了解作者情感,必须将其带入情景,而前提就是创造情境。创设具体情境时必须符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充分抒发自身情感,并在其中产生共鸣,在学习过程中能对课文内容了解的准确而迅速,形成一定的认知规律。同时要注意教学情境的高效性,而且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主动参与,为实现这点,教师可以添加一些辅助工具,如多媒体等,采用音乐、表演等使情境更吸引学生。比如,讲解朱自清的《春》时可以让学生将课文反复诵读,保持语气明快而轻松,语调高昂、情感愉悦。读“盼望着,盼望着”时春天并未来临,语气要舒缓,而读“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时要将速度放慢,在春景中尽情享受,通过这些情境使学生体验春之美。

自诵读教学法实施以来,产生了很多学富五车的文学人才,科学而合理地运用该方法,促成了其经久不衰、流传至今的特点。所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以读为本、建立阅读情境、加强技巧训练、多方式训练等使学生的诵读能力提高,使其在诵读中将自身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婷婷.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策略探究[D].渤海大学2015.

上一篇:浅析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下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