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媒体之功,行审美之效

时间:2022-10-21 06:03:39

借媒体之功,行审美之效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涵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小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对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和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化多媒体呈现的视听感受能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语文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 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涵极其丰富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小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对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和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充分整合,最终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技术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给教育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展示新的天地。现代化的多媒体呈现的视听感受能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使语文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借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触发美

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情境,营造接受机制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诱发他们全身心投入。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先以配乐录像形式导入,当桂林山水那充满魅力的美景展现在大屏幕上时,学生顿时被吸引住了。大自然独特的美强烈地吸引学生认识、了解,之后的课自然水到渠成。

二、巧用多媒体,渲染情趣,领悟美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教学《鸟的天堂》在学习百鸟翻飞、啾啾争鸣的场面时,先请学生阅读课文,围绕“鸟儿是怎样活动的”自主感悟鸟儿种类繁多场面的热闹。在学生理解后,我趁热打铁,利用多媒体再现百鸟翻飞、啾啾争鸣的场面,注视百鸟翻飞、上下腾越的画面,倾听着悦耳的鸟鸣,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牢牢拴住了。“百闻不如一见。”学生在观看后真切地体会到了“应接不暇”的意义,感受到了鸟儿在大榕树这个家生活地多么快乐、自由、幸福,深深被眼前美景吸引,由衷地感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在审美阅读中,作为审美对象的课文要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认知障碍。教学时巧用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学生目观其形、耳闻其声,形成相应的审美心理。

三、善用多媒体,指导朗读,体味美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教学手段指导朗读,情感的调动、情境的创设、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多媒体可使课文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渔歌子》一课时,我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青山碧水间白鹭翻飞、桃花夹岸、渔翁垂钓的美丽画面,体会着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在富有磁性音乐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诗人笔下的西塞山,从而萌发“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四、妙用多媒体,启发想象,创造美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当今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多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思维积极开展,产生创新火花。

我在教学《林海》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呢!”写得有景有情,但学生感觉比较抽象。我先让学生画图、朗读,然后放一段录像弥补孩子想象的不足,学生看了录像如身临其境,心情为之振奋,提高想象力。

借媒体之功,行审美之效。现代化教学手段带来的视听享受真可被喻为“情感的语言”,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产生美感。灵活运用多媒体,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变易理论运用于职高会计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