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品课堂的有效运用

时间:2022-10-21 05:23:39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品课堂的有效运用

摘 要:为了提高初中思品课堂实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运而生,本文在思品课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三要素:小组学习的职责分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建构科学评价机制。

关键词:实效;小组合作学习;职责分工明确;参与热情;科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B-0059-01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互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诸多新的教学模式下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创设交流合作的宽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会倾听,学会分享自己的创意和观点;另一方面,实现了组内的互帮互助,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发现组内其他成员的优点和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从而自觉主动地提升能力,“优带困”使小组成员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得到超越和提升。再者,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既有利于提高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又有利于培养抗挫能力和应对竞争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初中思品课堂实效的目的。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呢?我认为,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要素。

一、在合作学习中要求做到职责分工明确

明确职责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要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个小组应有明确、具体的任务,有合作学习的目标,并承担自己的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这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因此,首先需要在分小组和分配任务上下功夫。

首先是分小组。笔者始终坚持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进行分组,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涉及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内容,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以及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为线索,旨在培养初中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知法守法和公民意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最主要的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二、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热情

问题的设置是小组合作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合作才有目标。问题的设置既要让学生有话说,又要有适当的思考深度。同时还要把握好设问的难度。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自觉维护正义》一课的学习中,笔者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某天,你放学回去,坐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行为古怪的乘客带着一把匕首上了车,你会有什么反应?”这一问题在学习小组中炸开了锅,出现各种各样的答案,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然后继续设问“你这样的反应,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并找出最佳的应对方法,这时小组讨论达到高潮。最后,请同学们一起看一看,这个案例真实发生在厦门某公交车上时,主人公又是如何面对的。这时,课堂生成顺理成章,学生在充分讨论后亦已理解并达成共识,要努力做有正义感的人。

三、科学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做好学生的评价工作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恰如其分的评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改进,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设计评价方案时,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学科评价特点,搜集学生学习的完整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从整体上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大致分为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个方面。

首先,组内互评。组长带领组员总结本小组在本节课的各方面包括课堂表现、课后落实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要求学生之间相互找出优、缺点,并讨论后续改进的办法,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在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付出的前提下,组中的每个成员才能获得成功,从而树立为集体荣誉而学习的信念。

其次,组际互评。可以从小组合作学习态度、活动效果、分享与倾听、合作探究能力、发言的积极性和条理性等方面进行相互评价,也可以通过自己小组与其他小组的横向比较,找出其他小组比自己小组好的地方、值得借鉴的地方,以督促本小组不断进步。同时也找一找相比较而言,自己小组的优势,以鼓励本小组。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让笔者感触颇多,收获满满,不仅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且以学生热火朝天的课堂探讨替代了教师枯燥的说教和声嘶力竭的讲解。在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还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对某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了课堂实效。虽然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疑问和不足,但这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督促笔者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梁锡万.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08,(7).

[2]莫晓慧.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途径探析[J].柳州师专学报,2013,(6).

上一篇:从问题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下一篇:浅谈生物教学中的激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