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探

时间:2022-10-21 04:58:5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探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阅读教学对于学生阅读能力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地位,而且在学生的识字,写作能力与口语交际和独立学习的能力的养成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阅读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凭借多年教学经验就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利用带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带读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轻声跟着老师读。有些学生做不到有感情地朗读,是因为他们习惯唱读,不会连读和断句。吕叔湘老师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学生语感的培养。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把语感训练看作语言文字教学中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说,语言学习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侧重于学生对于语言直接感受的积累。通过老师的带读,学生会通过语速的变化,语调的调整,更深刻地体会到朗读中情感因素的运用,能直接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在带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直接感知语言,让学生体会到遣词造句的美妙,进而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和宣泄的情感。拿《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为例,我并没有急着讲解课文,而是利用带读这一方法,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到主人公那种穷困、孤单、可怜、无助的感情。朗读能带领学生走近并感受人物,赋予语言文字以情感,并使之拥有生命力,学生在完成阅读的过程中也有了对于情感的感悟。同时带读也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到作品的语言文字、节奏风格等等,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从而提高了阅读水平。

二、以人为本,指导学生体会文章意境

作品只有引起学生感官上的愉快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一定要善于向学生传达文章的意境,因为同学们审美情感是与其审美对象有关的,因此就要求教师善于利用作品中的形象来启发学生,带动学生对作品产生美的印象。以《桂林山水》这一课为例,作者笔下运用涵韵的语言,通过对桂林山与水的描绘,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秀丽的山水画,进而传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再如在漓江水一节,教师先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来描绘出自己对漓江水的感官,通过远景、近景以及水的特点来感受漓江的美,随后,老师让学生带着自己对漓江的感情来朗读课文,图文并茂来感受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学生们因此会从作者的文笔中领会到作者当时身临其中的意境美,最后老师再"引读"将漓江最美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在跟读的过程中,会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与意境的完美统一,将会让学生感受到淋漓尽致的美,提高学生美感。教师在这时就可以开始启发学生:让我们跟随作者泛舟漓江,感受自然之美吧。学生会大大增强阅读的兴趣,并主动身临其中感受意境之美,让学习充满乐趣。

三、多媒体辅助,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体会

学生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在加上教师的精心诱导,会让学生驰骋在作者用优美、壮阔、波澜、起伏的描绘出的意境之下,作者的的情感会与学生的心灵交织碰撞,产生"启迪效应",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自我完善,文章的大意与作者的情感就会融入到学生脑中。例如在《月光曲》中,以《月光曲》为教学的背景音乐,在音乐下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根据剧情的起伏变化贴上"上海月夜图",学生们在这样的意境下,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逼真的想象空间仿佛看到了课文中皮鞋匠在听《月光曲》,会让学生对文章拥有更进一步的体会,随后教师让学生用一个词来描绘自己所理解的每一个画面,比如学生用"微波粼粼"来形容自己理解的第一个场景,说明大海在他心中的理解是平静的,夜充满静谧,学生会因此产生自己的审美感和对事物开始独立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再提问在这样的情境下,皮鞋匠听到的音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学生们会依据自己前面所产生的见解开始思考,最终得出舒缓、富有美感的的音乐,这是学生会因为自己独到的见解,肯定自己,富有成就感,老师不需要立刻说出答案,只需要用音乐来传达,学生们会因为想要肯定自己的见解细细品味音乐,随后他们会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份答案和对自己能力肯定的那份惊喜。最后剩下的内容用同样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学生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教师利用多媒体精心创设的环境会轻松体会到文中音乐的热情和轻盈,是一种沸腾,而且不可遏制。这样取得的效果将是意想不到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将会更加准确且带有学生自己独到的体会。所以多媒体教学是语文教学一种高效全新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学生们的学习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广泛重视,教师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任丽艳.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学时代(教研),2011,(04)

[2]董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1)

[3]崔秀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11,(05)

[4]陈钰年.阅读教学的新探索[J].海峡科学,2009,(04)

[5]杨淑华.小学有效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J].文教资料,2010,(36)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探 下一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