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在电子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1 04:57:48

建构主义理论在电子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不断深入,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成为改革的风向标,改革教学方法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笔者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背景分析

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的转型,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要适应市场的需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人才的培养面临新的挑战。以教师教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特点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适合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的目标。“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任务是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要教的内容、教学过程等都已事先确定,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随着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市场需求的是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课堂教学认知的主体是学生,而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现状直接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无法保证。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受到制约,无法实现目标,与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

2.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皮亚杰的理论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建构性教学的核心思路是在做中学,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学是知识的获得,做是知识的应用。建构主义学习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这恰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将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对其而言,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体系的过程。

3.教学实践

3.1建构主义实践教学基本流程。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设计了实践教学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任务的布置、知识的构建、任务的完成及评价等方面。

3.2建构主义实践教学基本运用。

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特殊性。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是技能培养的根本途径。溯本求源,电子技术教学的核心就是实践教学。将建构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联系,有意识地融于教学中,可以使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学习效率。如在讲授电流表的使用时,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能够通过任务和目标构建知识,掌握电流表的相关工作原理,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完成相应的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构建知识点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教师提供相应知识点的链接,学生通过相关知识,构建出与本实习相关的内容,然后通过操作完成。整个实习过程都是建立在学生对知识点的构建之上。

3.3运用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知识的构建都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通过原有知识的构建,让原有的认知与新的认知产生冲突,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引起认知结构的不平衡。例如:在讲授“晶体二极管”时,可通过演示两个对比试验引入新课。第一个电路中正向串联一只晶体二极管,接通电源后,灯泡亮。第二个实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将二极管反相串联电路中,合上电源后灯泡不亮。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了解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进行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从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3.4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

目前中职学生大多是从初中考入的,入学年龄普遍在16~17岁,在自己“动手”实践,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更多的帮助。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考虑学生的职业岗位需要及认知特点,找出合理的教学资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将学生的行动和内隐的理论知识相互关联、前后呼应。例如在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实习过程中,学生将三极管、电阻、电容与一个直流电源构成一个给集电结加反向偏置电压的电路,但是结果发现输出放大的波形与输入波形的形状不一致。怎么解释这个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剖析生活中感兴趣的事例,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不要被假象所迷惑,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发散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其次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必须与生活紧密联系,是学生常见的、感兴趣的,便于学生放开思路。

建构主义原理博大精深,广大教师只有不断探索,细致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才能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的主导地位,适应改革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合格人才。

上一篇: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探索 下一篇: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有效性的新思路